2025年2月26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頻頻發出警訊,消費者信心大幅下滑,通膨預期攀升,加上科技股重挫,使市場對經濟放緩的擔憂升溫。這波不確定性不僅影響美國市場,也波及亞洲與新興市場,導致股市普遍下跌。
美國經濟是否已經開始走下坡?
近期一連串經濟數據不如預期、貿易緊張局勢升溫,以及資產價格劇烈波動,使投資人開始擔憂美國經濟可能正在放緩。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在週二警告,表面上看來穩健的經濟數據,可能掩蓋了潛在的脆弱性。
若這種擔憂成真,亞洲及新興市場恐難以獨善其身,即便各國本身的經濟表現良好,仍可能受到美國經濟放緩的衝擊。週二,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新興市場指數、中國與日本股市均下跌超過1%,顯示市場已經開始消化這一風險。
美國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三年半來最大降幅,與此同時,通膨預期大幅上升。近期零售銷售與企業活動指數等數據也頻頻發出警訊,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
美國公債殖利率下滑 反映降息預期升溫
美國兩年期公債殖利率跌至去年11月總統大選前的最低水準,10年期殖利率則下滑近10個基點。此外,利率期貨市場目前已經反映出聯準會可能在今年7月開始降息,並預計全年至少再降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
通常來說,較低的美國公債殖利率與疲弱的美元對亞洲及新興市場有利,但當這些變化源自於經濟增長疑慮時,市場的風險偏好反而會下降。分析師正建議投資者減少風險曝險,這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
科技股大跌 拖累華爾街表現
週二美股漲跌互見,那斯達克指數下跌超過1%,主要因為「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Seven)股價再次大幅回落。這些科技股在過去兩年主導市場,但如今自去年12月高點已回落13%,正式進入技術性修正區間。
七大科技巨頭ETF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科技股去年夏天曾經短短一個月內大跌超過20%,但隨後迅速回升,顯示其強勁的復原能力。這次能否再次帶動市場回升,將取決於輝達(Nvidia)週三盤後的財報表現,這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除了債券與部分貨幣之外,週二大多數資產均出現下跌。傳統避險資產黃金下跌1.5%,比特幣重挫6%,原油價格也下滑3%。
週三可能為市場提供更多方向的關鍵發展:
•泰國央行利率決議
•台灣GDP數據(2024修正數據及2025預測)
•澳洲通膨數據(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