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鎵供應告急,富采 (3714) 靠回收創造 500 萬新台幣效益

2025年09月15日 19: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台灣 LED 廠富采 (3714-TW) 近期展現循環經濟成果,透過塑膠減量與金屬鎵回收,不僅降低碳排放,也創造經濟效益。在全球鎵供應高度依賴中國、價格波動劇烈的背景下,富采的這項成果帶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

富采推動循環經濟

近年富采加速永續轉型,透過「塑膠源頭減量計畫」引進自動化與 AI 系統,推動承載帶、卷軸與承載盤的循環再利用。僅在 2024 年,減少塑膠用量達 224 公噸,碳排放減少 2,611 公噸 CO₂e,投資報酬率高達 247%。

同時,富采也成功開發金屬鎵回收技術,累計收集超過 9,000 公斤,帶來超過新台幣 500 萬元效益。

全球供應壓力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2024 年全球鎵產量約 760 公噸,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中國在 2023 年 8 月開始限制鎵出口,2024 年進一步收緊許可審核,到 2024 年 12 月 3 日,更對美國實施鎵、鍺與銻的出口禁令,進一步加劇供應緊縮。

受此影響,鎵價自 2023 年 7 月的每公斤 350 美元一路攀升,到 2025 年 5 月已漲至 725 美元以上,漲幅超過一倍(相關文章);2025 年第一季中國鎵出口量較上年同期驟減逾七成(相關文章)

(圖片來源:【工業原料行情】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鎵的用途與重要性

鎵是一種高技術含量的非鐵金屬,在多個領域中扮演關鍵角色。它是提升光能轉換效率的重要元素,廣泛應用於 LED、太陽能電池與感測器。同時,鎵與砷或氮形成的化合物晶片,廣泛使用於半導體製程、雷達系統、紅外線感測器與導引武器,在尖端電子與軍事設備中不可或缺。

由於涵蓋民生與國防用途,鎵已被美國與歐盟列為戰略性關鍵金屬

各國鎵產能布局

為降低對中國單一來源的依賴,各地開始投入新產能。Eurasian Resources Group(ERG)在哈薩克投資 2,000 萬美元建廠,計畫 2026 年投產並逐步擴大至年產 15 公噸,目標供應 OECD 國家,預計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生產國。(相關文章)

加拿大方面,力拓 Rio Tinto (RIO-AX) (RIO-UK) 與 Indium Corporation 在魁北克鋁土礦精煉廠成功從廢物流中提取鎵,規劃年產能 3.5 公噸。希臘鋁業者 METLEN 亦計畫於 2028 年前達成年產 50 公噸。(相關文章)

科研應用新進展

除了既有應用之外,學界也持續探索鎵的新潛力。台灣科技大學研究團隊針對鎵與硫族元素組成的混合合金,如硫化鎵(GaS)、硒化鎵(GaSe)與碲化鎵(GaTe),進行系統性分析,發現這些材料能靈活調整元素組成,展現高度可塑性。

研究顯示,這類化合物具備優異光電特性,未來可應用於光偵測器、紅外熱電元件與偏振感測等先進裝置,也能在太陽能電池、光催化製氫與污染物降解等領域展現潛力。團隊並發現,透過在硫化鎵或硒化鎵中摻雜碲元素,可改變晶體結構,進而產生偏振光發射與近紅外光響應,進一步拓展光電應用範圍。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台灣
LED
回收
金屬回收
關鍵金屬
塑膠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