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告市場關鍵事件與未來五年成長趨勢解析

2025年08月10日 02: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提到廣告業,多數人想到的還是拍電視廣告、做海報、買版位。但到了 2025 年,這門生意早已不是單純的「賣創意」。如今的大型廣告集團,更像是品牌的「外包行銷部門」:要會拍片寫文案,也得能採買媒體、經營社群、操作電商平台,甚至懂 AI 與數據分析,才能從品牌曝光一路做到銷售轉換。

全球市場龐大,三股力量推動成長

根據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 (TBRC)最新預測,廣告、公關與相關服務產業平均年增率約 4.3%,屬於中低個位數成長,但市場規模驚人。2025 年產值達 7,690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增至 9,520 億美元,五年增加 1,830 億美元。推動這波成長的三大動能包括:

  • 科技化加速:AI、自動化投放、零售媒體與數據分析,讓廣告投資更精準可測。

  • 整合化需求上升:品牌希望用一家供應商搞定所有行銷需求,減少協調成本。

  • 新興市場消費升級:亞太、拉美、非洲的廣告投資增速已超越歐美,成為跨國集團的新戰場。

四大巨頭分化加劇

長期以來,法國 Publicis Groupe(ENXTPA:PUB)、英國 WPP、美國 Omnicom Group(NYSE:OMC)Interpublic Group(NYSE:IPG) 稱霸全球廣告業。然而,從近期財報與策略來看,四家之間的距離正被拉開。

Publicis:科技化領先的逆勢贏家
Publicis 是四大中最早把科技納入核心的集團。旗下 Publicis Sapient 主攻數位轉型顧問,Epsilon 則提供數據行銷平台,幫品牌整合客戶資料、精準投放廣告。2025 年第二季,業績優於預期,全年有機成長預測從 4%–5% 上調至接近 5%。在預算緊縮的市場裡,能用 AI 與數據證明廣告投資回報率,成了搶奪預算的最大優勢。

WPP:轉型補課,財報壓力沉重
曾是全球最大廣告集團的 WPP,旗下擁有 Ogilvy、VML、AKQA 等知名品牌,但仍依賴傳統代理模式,科技化整合落後。2025 年上半年,淨利暴跌 79% 至 4,400 萬英鎊(約 5,600 萬美元),第二季營收年減 5.8%,創疫情以來最差表現。公司決定砍半股息,將 3 億英鎊投入開發 AI 系統「WPP Open」,希望扭轉頹勢。

Omnicom:整合化與規模化最強,主導十年最大整併
Omnicom 擅長把創意、媒體採購、專業行銷與數據平台「打包」成一站式方案。旗下 BBDO、DDB、TBWA 等世界級創意網絡,加上 Omnicom Media GroupOmnicom Health GroupAnnalect、Omni 數據平台,讓客戶從策略到執行全程在同一系統內完成。2025 年,Omnicom 宣布收購 IPG,合併後年營收將超過 260 億美元,市佔率突破 5%,改寫產業版圖。

IPG:本地化靈活,但整合力偏弱
IPG 以 Open Architecture 模型見長,能依客戶需求靈活組合業務單位,涵蓋媒體與數據(IPG Mediabrands、Acxiom)、創意(McCann Worldgroup、FCB)、公關與體驗行銷(Weber Shandwick、Octagon)。但跨品牌、跨平台的整合能力不及 Publicis 與 Omnicom。2025 年上半年,雖在拉美市場有 1.4% 的有機成長,卻因併購重組成本達 3.2 億美元,利潤受壓。

贏家公式浮現,市場走向「三大」時代

觀察最新財報與產業動態,未來廣告業的勝負將取決於四個維度:

  1. 科技化能力——AI、大數據、零售媒體直接驗證行銷成效。

  2. 整合化服務——一站式提供創意、媒體、公關、數據與電商。

  3. 規模化佈局——全球覆蓋與媒體採購議價力,鎖定跨國客戶。

  4. 本地化靈活性——在新興市場快速調整策略,把握成長機會。

目前,Publicis 科技領先;Omnicom 靠整合與規模衝上新高;WPP 全力補課科技化;IPG 併入 Omnicom 後,將補強專業與數據能力。這宗併購案,極可能成為未來十年市場格局的分水嶺——廣告業將從「四大」走向「三大」,競爭更集中、也更科技化。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ADVMK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