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礦業投資大會常被視為預測大宗商品增長趨勢的良好風向標,因為這些會議匯集了早期投資者和尋求啟動項目的初創礦業公司。
十年前,鋰是最熱門的金屬,五年前是黃金,最近則是銅成為焦點。
但本週在新加坡舉辦的「121礦業與能源投資大會」上,卻沒有明確的選擇,也沒有一致的意見指向最佳投資機會。
鋰市場供需分析及未來預測
鋰,曾經被譽為「白色黃金」或「未來的石油」,在鋰電池行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自2022年12月鋰價格達到歷史高點後,市場供應過剩,價格迅速回落,至2023年下跌約88%。
這一價格暴跌的原因主要在於大量資本湧入鋰礦開發,導致供應超過需求,再加上電動車(EV)市場滲透率低於預期,令鋰在短期內成為市場的冷門商品。
然而,儘管鋰市場目前供過於求,這一情況可能持續到2025年,但未來鋰的需求將會迎來新一波的增長。尤其是電動重型車輛的推出,以及用於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電池儲能系統日漸普及,將推動鋰需求快速增長。
根據市場數據,2023年全球87%的鋰消耗用於鋰電池,主要應用於電動車。而上圖數據顯示,全球鋰離子電池需求預計將從2023年的718吉瓦時增長至2030年的3127吉瓦時。
由此可知,雖然價格短期內波動劇烈,但長期需求看好,預計到2030年鋰需求將翻倍,而這一增長主要受到電動車鋰電池需求的推動,尤其是中國市場仍將佔據全球需求的一半。
煤炭在基礎建設中的角色
另一個不再受歡迎的大宗商品是煤炭,但與會者對冶金煤(也稱焦煤)表現出興趣,因為這是作為鋼鐵生產中的關鍵原料。儘管因為其高碳排放量在環保議題中備受批評,但在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下,需求仍然持續增長。
根據下圖資料顯示,印度在2023財年的鋼鐵需求達到119.9百萬噸,並預計在2024財年將增長至128.9百萬噸。這一鋼鐵需求的增長將直接推動印度對焦煤的需求,因為該國自身的焦煤資源有限,必須依賴進口來滿足快速增長的鋼鐵產能需求。
鑒於能源轉型嚴重依賴鋼鐵的製造,焦煤在短期內是必要的。雖然鋼鐵可以通過使用綠氫進行去碳化生產,但普及仍需數十年時間。
在此之前,印度和中國仍會使用傳統的以煤炭為主的基礎氧化爐法來生產鋼鐵。
中游加工產業引發投資興趣,但挑戰不小
大宗商品的另一個吸引投資者關注的領域是中游市場,即將原材料加工成中間產品。
西方國家希望降低對中國金屬加工業的依賴,這為其他國家創造了機會,例如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所提供的資本支持。
然而,要成功應對全球各種立法背後的繁瑣程序是一大挑戰。即使資金到位,中國的規模經濟和先發優勢仍難以克服。
以澳洲為例,該國是全球最大的鋰生產國,但在澳洲設立鋰加工廠的成本可能是中國同類工廠的八倍。
大宗商品市場中的機會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下,大宗商品市場機會各異,投資者和礦業公司都在尋求如何抓住這一巨大機會。然而,截至目前都沒有出現明確的投資方向,相反的,還面臨著多種挑戰,從選擇合適的投資標的,到如何有效應對供應鏈問題及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
參考上圖2023年的一項市場調查結果,揭示了市場對不同大宗商品在未來一年表現的預期。從圖中可以看出,投資者對於某些傳統能源和金屬商品,持有較為謹慎甚至悲觀的態度,預計這些商品可能在市場中表現不佳。
由於能源轉型的規模和範圍,推動新項目的資本需求巨大。而資金來源仍然是礦業和投資者面臨的持續挑戰,尤其是在中國資金被視為政治上不受歡迎的情況下。
許多小型礦企不得不依賴於大型貿易公司(如Glencore和Trafigura)來籌集資金,這種模式雖能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但也提高了資金成本,放慢了新項目推進的速度。
每一個資源都擁有其特定的市場潛力,但在進行投資時,長期趨勢和市場波動性都是需要權衡的重要因素。然而,如何在眾多技術選擇中尋找最有利的投資機會,仍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