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壓力緩解?全球不銹鋼棒及盤元龍頭:華新(1605) 布局高端市場,歐洲併購效益開始發酵

2025年04月17日 18: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華新

2025年4月1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不銹鋼是各種產業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但真正能在全球市場打入高階不銹鋼領域、掌握原料到終端應用的整合廠商並不多。華新(1605-TW) 原本是一家以電線電纜與中階鋼材為主的製造公司,近年來透過一連串併購與全球投資,逐漸轉型為橫跨不銹鋼、電纜與特殊合金市場的國際集團。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華新在轉型路上交出了什麼樣的成績單,背後又有哪些成長動能正蓄勢待發。

營收回升,補庫存動能開始浮現

華新在 2025 年第一季營收表現逐步回升,三月營收達 153 億元,雖然月減 0.6%,但較去年同期仍有 0.89% 成長;前兩月的年增率則分別為 30.88% 和 4.11%。整體來看,第一季累計營收約 448 億元,年增 10.69%,顯示營運動能正穩步改善。

觀察各部門表現,電線電纜業務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2025 年第一季在手訂單穩定,銷量良好,庫存周轉順暢,未見明顯積壓。資源部門則仍受到倫鎳價格疲軟與運費偏高影響,市場供需失衡導致短期庫存壓力較大,尚需時間消化。

不鏽鋼方面,台灣市場原物料價格穩定,下游客戶下單意願回升,營運表現預期優於 2024 年第四季;中國市場在內需政策帶動下接單狀況良好,報價有望逐季改善;歐洲地區則因 DMV 併入,併購綜效自第一季起逐步顯現。這些訊號顯示下游客戶庫存已逐步去化,補庫動能開始浮現,預期未來庫存循環將進入回補階段。

全球金屬整合供應商:華新(1605)

華新成立於 1966 年,早期以電線電纜為主要業務,之後逐步跨入鋼線、不銹鋼、資源與再生能源等領域,並在台灣、中國、歐洲、美國與印尼等地設立工廠,發展出具備全球生產能力的布局。近年來,華新積極透過併購強化國際競爭力,目標是從傳統製造商升級為高階金屬材料的整合供應商。

這幾年,華新陸續完成三項重要投資,包括收購義大利 CAS、德國 DMV、以及與英國 SMP 合作,全面切入不銹鋼與鎳基合金的高階市場。

其中,德國 DMV(前身為 Mannesmann Stainless Tubes, MST)是全球知名的不銹鋼無縫管廠,在德國、法國、義大利與美國共擁有五座工廠,產品應用於核能、石化、醫療等高端產業。華新透過 CAS,以約 1.16 億歐元完成 MST 的 100% 股權收購,並正式納入供應鏈。此項交易有助華新擴大在高端認證市場的客戶基礎,深化在下游應用產業的滲透,並強化在歐洲市場的整合布局,有望承接未來戰後重建與能源轉型相關需求。

CAS(Cogne Acciai Speciali) 本身是華新持股 70% 的義大利子公司,為歐洲特殊鋼市場的重要供應商,年產能約 22 萬噸,擁有多項高端材料認證,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油氣、航太、醫療與機械加工產業,在全球 15 國設有銷售據點。此次併購有助華新在產品、技術與通路端實現互補綜效,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不銹鋼棒線市場的領導地位,並成為推動集團歐洲金屬戰略的核心平台。

此外,華新與英國高階金屬廠商 SMP 合作投資成立 Advanced Manufacturing Holding Limited,並與旗下營運公司 AML(Advanced Manufacturing Sheffield)展開戰略合作。AML 專精於不銹鋼、超合金、鈦合金等特殊金屬材料的高精度加工,擁有深厚的工程技術能力,是全球航太、國防、核能及能源產業的關鍵供應商,並為勞斯萊斯(Rolls-Royce)、西門子能源(Siemens Energy)等國際頂尖企業提供先進零組件加工服務。這項合作將進一步提升華新在全球高端應用市場的技術與市場滲透力。

三大戰略佈局啟動轉型引擎

華新的未來成長動能,來自三個明確方向:高階不銹鋼產品、能源轉型基礎建設、全球產能佈局升級。

首先,在產品面,華新已成功切入高階不銹鋼與鎳基合金領域,透過 DMV、CAS、SMP 等公司,供應核能、航太、石化、氫能等高端應用市場。這類產品毛利高、競爭者少,並且需通過嚴格認證,華新已掌握進入門檻,成為少數能量產供應的亞洲廠商,有利營收結構轉向高附加價值。

第二,全球能源轉型帶動的電網建設與風電需求,也是另一大推力。華新在台灣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電纜訂單穩定成長;更進一步與丹麥 NKT 合資在高雄建置海纜廠,將於 2027 年供貨,切入離岸風電供應鏈,搶占亞洲與歐洲市場機會。

第三,在產能與區域布局方面,華新正於印尼興建年產 30 萬噸的不銹鋼盤元廠,預計 2027 年下半年投產,主攻東南亞與南亞市場,擴大海外供應鏈彈性,並分散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整體而言,這三項動能彼此互補:高階產品拉高獲利空間,能源建設撐起穩定訂單,全球產能布局則帶來成本優勢與市場即時供應能力,讓華新有機會從傳統製造廠邁向國際級整合供應商的下一階段。不過,未來仍須留意鎳價與運費波動對資源部門獲利的影響,以及歐洲景氣復甦和戰後重建進度的不確定性,持續關注這些潛在風險與市場變化,才能更全面評估公司的長期發展潛力。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不銹鋼
英國
印尼
數據分析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