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翔(2634-TW)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過去營收主力來自國機國造政策,其中勇鷹高教機佔據重要地位。隨著國機國造政策空窗期來到,佔比55%的軍用業務面臨成長挑戰;為此,漢翔積極開拓儲能、航太、生技醫療等多元領域,尋求新的成長動能。例如,與馬來西亞公司Cape EMS Bhd.攜手進軍東南亞市場,以及與台廠、歐廠結盟搶攻熱塑複材市場,都展現了漢翔積極轉型的企圖心。
國機國造政策空窗期來臨
過去幾年,漢翔搭上國機國造的順風車,勇鷹高教機的生產成為營收主力。然而,隨著勇鷹高教機交機進入尾聲,相關業務也將逐步進入收尾階段。
根據現有資料,2025年漢翔仍有18架勇鷹高教機的交機目標。2024年,受缺料影響,僅交機11架,公司正積極追趕進度。
雖然2025年交機速度大增,但相關業務已逐步進入收尾階段。在目前國機國造政策空窗期下,2026年後的軍用業務成長動能,恐怕難以樂觀。
儘管北約擴大國防預算有利大型軍工廠,但漢翔也坦言,全球航太軍工供應鏈狀況仍處於高度不穩定狀態,人力短缺問題也在全球範圍內不斷發生,擴大國防預算能否有效轉化為實質訂單,仍存在變數。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積極開拓儲能業務,搶攻東南亞市場
面對軍用業務的挑戰,漢翔將儲能視為下一個成長引擎。公司已於2025年3月正式啟用「2MW風光儲電力島示範案場」,展示其在儲能技術上的創新。
漢翔總經理馬萬鈞表示,電力島的一大特色是「用電無縫銜接」,在尖峰用電時期可轉而使用電力島供電,讓電力負載曲線趨於平緩,停電時也可孤島運作,提供企業更彈性的能源調度及更穩定的供電品質。
為拓展儲能業務的海外市場,漢翔也與馬來西亞上市公司縱橫集團(Cape EMS Bhd)簽署合作意向書,將以儲能為首,在航太、生技醫療三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拓展東南亞市場,可望將電力島技術推廣至東南亞。
結盟台廠、歐廠,切入熱塑複材市場
除了儲能,複材也是漢翔積極佈局的重點領域。漢翔先後與台廠永虹先進、比商SYENSQO結盟,推動台灣複材走向世界。
熱塑複材具備環保、低碳特性,符合時代趨勢,有機會打入空中巴士供應鏈。然而,航太認證期長,一般來說要花上3到6年,能否順利取得認證,仍是一大考驗。
漢翔(2634-TW)已洞察此一趨勢,近年來積極投入熱塑性複合材料的研發,並成立先進複合材料中心(TACC),生產高階航空複合材料零組件。
本次漢翔(2634-TW)與永虹先進(6618-TW)及SYENSQO的結盟,無疑將加速其在熱塑複合材料領域的發展。
- 漢翔(2634-TW):在複合材料領域深耕多年,擁有先進複合材料中心(TACC),具備高階航空複合材料零組件的生產能力,近年更積極投入熱塑性複合材料研發。
- 永虹先進(6618-TW):可提供高品質的熱塑複合材料板材。
- SYENSQO:專精於熱塑原料、應用製程開發及相關技術資源。
透過三方聯盟,從建立關鍵技術與數據資料庫出發,進而展開熱塑複合材料零件設計、製造與應用等領域的合作。並能善用在地化生產優勢,縮短板材與原物料的交貨週期,從而製造出符合航太等級、兼具高品質與高量產效率的產品。
漢翔(2634-TW)期望藉此成功進軍國際熱塑市場,並成為全球無人機材料供應鏈中的關鍵一員。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公司簡介
漢翔航空工業(2634-TW)是台灣航太產業的龍頭,業務範圍涵蓋國防、民用航空及科技服務三大領域。
- 國防業務,漢翔主要承接軍用飛機製造、國防專案、維修等業務,最重要的客戶為國防部。
- 民用航空業務:以民用飛機材料、發動機零組件製造為主。
- 科技服務:包含飛航測試、模擬機等。
公司廠區分佈於台中、沙鹿及岡山等地,是亞太地區排名前十的專業航太零組件代工廠。
就2024年前三季的營收比重來看,國防業務佔57%,民用業務佔41%,科技服務佔2%。
漢翔在台灣航太產業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具備垂直整合能力,可提供從設計、製造到維修的一站式服務。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產業趨勢:全球航太產業鏈重塑,複材應用成關鍵
後疫情時代,全球航空客運量逐漸復甦,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帶動軍用、民用航空需求同步成長。然而,供應鏈瓶頸、環保意識抬頭等因素,也加速了航太產業的結構性轉變。
其中,輕量化複材的應用,被視為衡量飛機先進性的重要指標。相較於傳統金屬材料,複材具有輕量、耐腐蝕、耐疲勞等優勢,有助於提高飛機的燃油效率、降低碳排放。
此外,熱塑性複材具備易於回收、成本較低的優勢,更符合永續發展的趨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塑,以及複材應用的浪潮,台灣航太業者能否把握機會,提升技術能力、切入關鍵供應鏈,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