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美國出現一場不容忽視的能源爭奪戰。在這場競賽中,鋁冶煉廠這類高耗能的傳統工業設施,正與大型科技公司為了穩定的電力資源爭鋒相對。這場能源爭奪戰,不僅反映產業之間對資源的競爭,也凸顯出電力資源配置上的挑戰。
AI數據中心興起,擠壓冶煉廠生存空間
美國的鋁冶煉業早已風光不再。自1980年最後一座主要鋁廠於南卡羅萊納州啟用以來,至今全美僅剩6座冶煉廠,且多數處於停工或降載狀態。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在於鋁冶煉廠對電力的極高依賴:每生產一公噸鋁即需消耗14,821度電,而一座年產75萬公噸的冶煉廠,其整體用電量甚至超過波士頓的全年用電量。
而如今,AI數據中心的持續擴張,也帶來大量的電力需求,形成另一股重要的用電競爭力道。科技公司願意支付極高的價格,只為確保數據中心能全年無休、穩定供電。例如,微軟 (MSFT-US) 與 Constellation Energy (CEG-US) 簽訂的合約中,其電價高達每兆瓦時115美元,遠高於鋁廠可負擔的40美元上限。
美國電網壓力山大
美國能源資訊署預估,至2030年全國將出現3,100萬兆瓦小時的電力缺口,並在2035年進一步擴大至4,800萬兆瓦小時。在電力供應吃緊的背景下,冶煉廠由於缺乏穩定、長期且具競爭力的電價方案,新廠的投資與回本將面臨極大挑戰。
儘管如 Emirates Global Aluminium (EGA) 與 Century Aluminum (CENX-US) 等業者仍有擴產計畫,但在電力價格波動劇烈的情況下,新建冶煉廠是否能順利推動,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例如 EGA 在奧克拉荷馬州擬建的年產60萬公噸冶煉廠,目前仍待與當地電力公司談妥特殊電價方案才能動工。
回收鋁才是出路?
在電力取得不易的情況下,發展回收鋁被視為一個更具可行性的選擇。與初級鋁冶煉相比,再生鋁的製程僅需5%的電力,同時資本支出也大幅減少。根據鋁業協會預估,到本世紀末美國將新增14座再熔爐設施,推升國內可回收鋁需求至650萬公噸。
然而,目前美國的回收率偏低,鋁罐回收率僅43%,每年浪費鋁達80萬公噸,同時還出口大量可再生鋁至中國。提升國內回收率與減少出口,將是擴大回收鋁產能、降低對進口依賴的重要策略。
在鋁業的低碳轉型路上,回收鋁提供了一條相對更可行的替代方案,可能比新建冶煉廠更快速且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