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川普政府於本月24日簽署《啟動創世紀計畫Genesis Mission》行政命令,正式將人工智慧推升至比照「曼哈頓計畫」等級的國家戰略行動。
這項由能源部(DOE)主導的行動,核心是打造統一的「美國科學與安全平台」,整合聯邦科研數據、超級電腦以及科學領域基礎模型,全面以 AI 加速材料、核能、生技、半導體與量子研究。
由美國帶頭,AI 不再只是商業競爭的技術,而是國力競賽的核心。
誰負責?白宮統籌、能源部執行:任務由上而下推進
創世紀計畫的最高指揮,是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OSTP),由該辦公室的主任,也就是總統科技助理帶頭(現為Michael Kratsios),透過國家科技委員會(NSTC)協調跨部會。
真正的主力執行者是能源部(DOE),因為全美最強的科研資產——超級電腦、材料庫、生物科技中心、國家實驗室——幾乎都在 DOE 手裡。
AWS、Google、IBM、Microsoft、NVIDIA、OpenAI for Government、Anthropic、AMD……這陣容說穿了,就是美國 AI 生態的國家隊。
最核心的執行工具:美國科學與安全平台
整個創世紀計畫的執行核心,是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科研平台。該平台由三個關鍵模組組成:
第一是算力。平台將整合 DOE 的高效能運算資源,包括 exascale 等級的超級電腦與雲端 AI 訓練環境。
第二是科研數據。平台將集中管理「數十年聯邦科研資料庫」,涵蓋專有資料與合成資料。這些資料過去分散在各部門,整合後成為 AI 訓練專用的科研資產。
第三是科學基礎模型與 AI Agents。創世紀計畫將研發面向科學領域的 Foundation Models,並搭配能執行科研任務的 AI Agents。意味著模型不再只是通用用途,而是直接設計用於材料、生物技術、核能、量子等領域。
這三者組合起來,使平台具備「算力+數據+模型」的一體化能力。
六大任務領域,全部國家級高門檻
在《創世紀計畫》中,美國政府明確鎖定六大科研任務領域,六大領域分別是半導體與微電子、核裂變與核聚變能源、先進製造、生物技術、關鍵材料,以及量子資訊科學。
這些領域有一個共通點:不但需要長期投入與高密度實驗,研發門檻也遠高於一般商業科技,因此成為美國希望透過 AI 率先突破的關鍵科學戰線。
設定了明確的時程與檢核點
在前 90 天,DOE 必須完成全美科研資產盤點,範圍涵蓋算力、資料庫,以及所有與科研任務相關的基礎設施。
到了 120 天,政府要求選定首批科學基礎模型與資料集,並在同時建立平台的網路安全制度與分級存取機制。
接著就是 240 天這個關鍵節點,用來完成 AI 自動化科研與機器人實驗室的審查,判斷哪些科研流程可以自動化、哪些設備需升級。
最終,在第 270 天,平台必須具備初始運作能力(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至少在一個任務領域正式啟動科研工作。這是一套從規劃、建置到落地的完整流程,也反映出美國希望在一年內讓創世紀計畫從概念轉向實際運作。
平台不是完全開放:安全、審查與分級存取成為必要條件
在平台治理層面,這並不是一個「全面開放」的科研平台,而是必須同時兼顧科學進展與國家安全需求的系統。
為此,平台設定了清晰的安全與合規要求,包括對企業與學術機構合作夥伴進行資格審查、依據敏感度分級開放資料與模型存取、強化供應鏈安全,以及建立資安和加密等技術規範。
這代表平台採用的是「有限開放+安全框架」的模式,確保科研可以推進,同時避免關鍵數據與技術外流。
一場國家級的科研系統工程
整體來看,《創世紀計畫》是一場國家級的科研系統工程,而非一般的科技政策宣示。
從平台建設、科研資產整合、AI 工具開發,到嚴謹的時間進度與安全制度,呈現出高度結構化的工程思維,可看出這是一場以 AI 全面提升國家科技能力的動員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