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INTC-US)於週四公布財報,並針對2025年第二季做出保守預測。受中美貿易緊張升溫影響,公司預估營收與每股盈餘均低於華爾街預期,導致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約5%。
這是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上任後首次主持財報說明會,他坦言公司當前正面臨高度不確定性,並首次提出一系列改革構想,期望重振英特爾創新文化。他表示,未來將要求員工每週返辦公室四天、精簡冗長會議流程,並削減內部行政事務,專注於工程研發。
雖然改革構想略為安撫投資人情緒,但無法完全挽救盤後股價的下跌。
英特爾財務長David Zinsner指出,第一季銷售受到客戶因應關稅不確定性、提前囤貨的推升,但這也將對第二季產生負面影響。他表示:「當前貿易政策變化頻繁,加上監管風險攀升,使經濟放緩與衰退的機率上升,進而影響公司預測的準確性。」
儘管面臨關稅壓力,陳立武透露,他近期已與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2330-TW)執行長魏哲家以及創辦人張忠謀會晤,雙方正尋求合作機會,打造「雙贏局面」。
為了應對挑戰,英特爾也同步啟動降本計畫。公司宣布將2025年調整後營運支出目標從原先的175億美元降至170億美元,並將2026年進一步壓縮至160億美元。同時,資本支出目標也從原定的200億美元下修至180億美元。
此外,公司也正在重新檢視工廠布局。陳立武表示,將在擴建前充分評估現有產能的使用效率。今年2月,英特爾已宣布將位於俄亥俄州、原計劃投資280億美元的新廠延後至2030年。
儘管英特爾已獲美國政府CHIPS法案11億美元補助,但由於資金撥付時程尚未明朗,公司決定維持2025年資本支出預估在80億至110億美元之間不變。
針對可能進一步的重組與裁員,Zinsner表示,目前尚未確定裁員規模,但預計在第二季財報時將有更明確資訊。陳立武也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預告,將從第二季起啟動裁員行動,並強調:「我們勢必要做出艱難決策,才能讓公司重回穩健軌道。」
在財務表現方面,英特爾第一季營收為126.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優於市場預期的123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則預估第二季僅能持平(Break-even),明顯低於市場預期的0.06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川普政府尚未對晶片課徵新關稅,但中國方面已對美國製晶片祭出高達85%的報復性關稅。根據Bernstein分析,中國每年自美國進口約100億美元的晶片,其中約80億美元為英特爾在美組裝的中央處理器(CPU),這對英特爾銷往中國這一最大市場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