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核電擴張+國產化完成!中國將豪擲2000億打造能源獨立鏈

2025年05月05日 1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5月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當全球能源政策仍在為風力與太陽能的間歇性掙扎時,中國選擇再次大舉押注核能。

中國國務院已批准建設10座新核電機組,總投資預估高達2,000億元人民幣(約274億美元)。

核能在中國,為什麼「此刻」再起?

首先,中國電力結構面臨轉型瓶頸。雖然再生能源成長迅速,但高比例風光電仍受限於「不穩定輸出」與「儲存不足」問題。核能,成為少數可穩定提供基載電力的零碳選項。

再者,能源安全已被上升為國家戰略層級。在國際地緣緊張與貿易制裁風險下,自產、自建、自控的能源系統格外重要。

這次10座核電機組皆使用國產技術,反映中國在高端裝備領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包含關鍵反應爐系統、控制設備與燃料元件。

領跑全球?中國核電版圖擴張中

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白皮書,截至2024年底,中國已有57座核電機組在運營,總裝機容量接近60GW,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與法國

但在2023年,中國核能工程與建設投資創下歷史新高,達1,469億元人民幣,中國有望於2030年成為全球核電裝機容量第一的國家。

這樣的進展也符合國際能源署(IEA)對全球核能角色的重新定位。在2050淨零排放藍圖中,尤其是在亞洲新興經濟體中,核能被視為關鍵拼圖。

國產化的意義,除了技術還有核能外交?

這些新機組將擴建於廣西防城港、福建三門、山東海陽、重慶霞浦與廣東台山等既有核電廠,並全面採用100%國產設備,這不只是技術里程碑,更是政治訊號。

隨著中美科技脫鉤與高端設備管制日益嚴格,核能成為檢視中國「科技自主力」的象徵戰場之一。

產業面上,這波擴張預期將利多本土核電供應鏈企業,如中核集團、中廣核、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電集團等

除了內部擴張,中國也在尋求核電技術的「走出去」,白皮書明確提到將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核能合作。過去中國已在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國出口核電站,這樣的「能源外交」策略,可能成為中國未來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新槓桿。

結語:核能中國,下一個關鍵角色

中國這波核能投資潮,不只是「蓋電廠」那麼簡單。它是能源轉型的技術支點,是自主製造的展示舞台,更可能成為地緣政治博弈中的新籌碼。當世界關注AI與電動車時,別忘了,未來幫這些系統供電的「引擎」,可能就是核能。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中國
核能
亞洲
核電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