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全球TPU材料需求穩健成長,但熱塑性聚氨酯薄膜大廠鼎基(6585-TW)2025年營運卻出現階段性放緩。主因在於中國加工廠客戶受美中貿易關稅不確定性干擾,陸續出現提前拉貨與延後採購的異常行為,導致公司在今年第二季的出貨節奏被打亂,在產能無法充分發揮的情況下,營運出現較低的週期,第二季營收年減30%,較前一季衰退29%。
終端需求未衰退 但中游採購異常影響出貨節奏
中國作為全球TPU加工與出口的重要基地,當地客戶對於美方關稅政策抱持觀望態度,紛紛調整採購節奏。且美國客戶也為了避免未來稅率上調,選擇提前拉貨備料,短期內墊高了鼎基出貨基期,第二季來自美國的營收直接掉了60.5%;但也有客戶選擇延後下單,等待政策明朗,導致第二季至第三季出貨轉弱,產生明顯的季節性斷層。
這類採購行為的不確定性,讓鼎基的營收與產能利用率短期承壓,即使終端市場需求仍具成長潛力,營運表現卻未能如預期穩定推進。
海外設廠策略加速 降低地緣風險為首要任務
面對供應鏈斷鏈風險與中游需求波動,鼎基已著手推動海外設廠計畫,並明確排除東南亞,轉而聚焦於北美與歐洲市場。公司指出,北美與歐洲不僅擁有主要的高階客戶群,更具備較完善的法規與認證體系,有助於強化與汽車、醫療品牌的合作黏著度。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鼎基來自汽車與醫療產業的營收占比分別達40%與29%,合計近七成,顯示高階應用已成為營運主軸。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以來,來自美國市場的營收已成為推動公司成長的關鍵動能之一,在地設廠不僅能貼近客戶需求,更有助於規避潛在關稅與政策風險,提升整體營運抗壓力。
展望2026年,隨著中游客戶庫存去化與採購正常化,法人預期鼎基營運將有望自低基期回升。此外,海外新產能若如期推進,將為公司打開新的接單空間。
熱塑性聚氨酯(TPU)在汽車產業中被廣泛應用於多個部位,包括內裝與外觀零件,例如杯架、墊槽、安全氣囊蓋與防風雨密封件,這些部位需要兼具設計自由度與抗化學性;在底盤系統中,TPU 用於轉向元件及懸吊元件,能降低路面噪音、振動與粗糙度(NVH),提升乘坐舒適性與安全性;此外,TPU 也被應用於汽車電氣與電子系統,例如電纜護套與感測器零件,憑藉耐磨損、抗衝擊與回收再利用的特性,支撐電動車與智慧汽車的需求。
從成長率預測來看,根據The Insight Partners研究機構,全球 TPU 在汽車彈性體市場於 2023 年至 2031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區間約為 3.8%–6.7%。其中,亞太地區成長最快,年複合成長率達 6.3%,中國市場更達 6.7%;歐洲預估 CAGR 5.2%,北美為 4.7%;而南美與中美洲與中東及非洲的成長相對較低,分別為 3.8% 與 4.2%。
不過短期仍需關注全球貿易政策變化與中國加工廠開工意願,避免類似的採購波動再次壓抑營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