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新飛機要等14年!交機缺口推升維修潮,長榮航太(2645)迎來營收成長黃金期

2025年05月23日 1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5月23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全球航空產業持續復甦,作為長榮航空持股 55.05% 的子公司,長榮航太(2645-TW)過去以「大型商用機維修霸主」之姿在國際間佔有一席之地,近期更與空中巴士(Airbus)簽約成為其一階供應商(Tier 1),正式進軍全球航太製造供應鏈,標誌著長榮航太從「修得精」邁向「造得強」,為企業開啟另一波黃金成長期。

✈️ 全球維修龍頭地位穩固,迎接結構性成長週期

長榮航太自 1997 年成立以來,專注於機體與發動機零組件的維修服務,目前已成為全球十大 MRO 業者之一,其在大型機型如 B747、A380、A340 的維修實績為全球第一,服務涵蓋 UPS、ATLAS、ANA、長榮航空等超過 40 家航空公司。

隨著全球航空市場復甦,2024 年旅客人次預估達 49 億,2025 年更將突破 50 億人次,顯示航空需求強勁回升;然而,另一方面,飛機交付卻面臨嚴重瓶頸,根據 OliverWyman 統計,全球尚未交付的飛機訂單累積超過 17,000 架,創下歷史新高,按目前產能估算,完成這些交付恐需長達 14 年

由於新機遲遲無法交付,飛機供應出現明顯缺口,許多航空公司因此選擇延長現役機隊的使用年限,導致飛機平均退役年齡從過去的 22~24 年,拉高至目前的 26 年,這股「延役潮」直接推升了對飛機維修的需求,也讓 MRO 市場自 2025 年起進入一個長期、結構性的成長期,預期至少將延續至 2026 年後。

除了長期動能外,短期也有一波維修需求正在醞釀,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暫時和緩,全球物流出現「搶運潮」,市場預期將帶動「海轉空」的急單效應,而維修需求往往會落後貨運榮景約 9~12 個月,因此可以合理預期,2026 年將迎來另一波飛機維修需求的高峰。

🏭 與空中巴士簽約、廠房擴建,製造動能全面啟動

長榮航太於5月初正式取得空巴Tier 1供應商資格,展現其在製造技術、品質控管與交貨能力的國際競爭力,繼波音與GE合作後,再獲世界級客戶肯定。為因應新增訂單與長期擴產需求,長榮航太已決議於桃園觀音廠區擴建二期新廠,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4.83億元,新廠房預計2026年投產,將導入高階加工與檢測設備,強化產能與生產效率。

2024年雖受波音事件與轉投資虧損拖累營運,但2025年已見復甦,全年預計導入7款新機型客戶,優於原預期的5款,顯示接單動能強勁,製造端稼動率同步提升。

此外,位於桃園第三航廈的維修棚廠將於2027年起陸續投入營運,預計將為長榮航太挹注成長動能,加上全球航太製造供應鏈東移與亞洲基地崛起,公司有望於未來三年迎來「營收再倍增、品牌再升級」的關鍵期。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財務近況:長榮航太三項核心財務指標全面上揚

2025年第一季的毛利率來到 23.85%創下歷史新高,營業利益率提升至 19.88%,稅後淨利率也穩定在 13.31%,顯示整體獲利體質明顯優化,財務結構更趨健康。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飛機
長榮
航太
航太產業
航空航太產業
飛機維修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