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中國主要商品的進口量失去了動力,這一系列的進出口數據顯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掙扎。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銅和鐵礦石買家,這些關鍵商品的7月進口表現不佳。
7月原油進口量下降到4369萬公噸,相當於每天1,029萬桶(bpd, barrels per day),較6月的1,267桶下降了18.8%。
雖然6月的進口量是有史以來的第二高,但以每日桶數計算,7月的數據是自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根據周二由中國海關所發布的數據,7月未經加工的銅和銅產品的進口量為451,159公噸,較6月的449,648略有上升,但較2022年7月下降2.7%。
在2023年的前七個月,中國的銅進口量下滑10.7%,至304萬公噸。
7月鐵礦石進口量下降到9348萬公噸,較6月的9552萱下降2.1%。
今年前七個月,這種關鍵的鋼鐵原材料的進口量為66946萬公噸,比2022年同期增加6.9%。
然而,今年早些時候鋼鐵需求看似增強,當時市場的論點是認為中國將成功地刺激房地產市場,足以讓鋼鐵業前景轉強。
這一個論述現在受到一系列疲弱的經濟數字的挑戰,最新的是7月出口下降14.5%,這比預期的12.5%下降和6月的12.4%下降都要差。
在評估鐵礦石進口時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中國對鋼產品的出口增長,7月份出口較去年增長9.6%,達到731萬公噸,前七個月的出口增長27.9%,達到5,089萬公噸,內需的不足已經讓中國多餘的鋼鐵對外國銷售。
煤炭是個例外,但主要是因為缺電
7月主要商品進口的較軟趨勢的例外是煤炭,進口量為3,926萬公噸,略低於6月的3,987萬公噸,但比去年7月高出了67%。
今年前七個月,中國的煤炭進口量為2.61億公噸,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約86%。
儘管去年對於煤炭進口來說是異常疲軟的一年(基期較低),但2023年迄今的強勁表現與水力發電短缺有關。
近日的高溫提高了中國對電力需求,而海外煤炭價格的下滑,讓煤炭進口比國內自產更便宜,應該是背後的主因,與經濟情況應該沒有直接關係。
7月原油、銅和鐵礦石進口的弱勢數據,暗示了中國極需要推出振興措施來挽救經濟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