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跌,主因是OPEC及其盟國的增產計畫削弱了中美貿易談判帶來的樂觀情緒。
石油價格變化
2025年10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格林威治時間01:06(台北上午09:06),布蘭特原油(Brent)期貨下跌0.04美元,報每桶65.58美元;美國西德州原油(WTI)下跌0.09美元,報每桶61.22美元。
OPEC+動向
投資人正同時權衡中美貿易進展與供應前景。四位消息人士表示,OPEC+(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俄羅斯)正傾向於在12月進行另一輪小幅增產,預計增產幅度約13.7萬桶/日。這一數字與11月的增產規模相同。
八個OPEC+成員國將於週日(11/2)線上會議上討論相關提案。自4月以來,OPEC+已透過每月增產逐步解除減產措施,累計增產約270萬桶/日,約占全球供應量的2.5%,相當於過去幾年累計減產總量的一半。目前OPEC+共有22個成員國,合計生產全球約一半的原油。
消息指出,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在增產幅度上仍存在意見分歧,但過去多次最終達成妥協。部分成員主張暫停增產,以因應北半球冬季需求放緩;同時,俄羅斯在制裁下也難以為新增原油找到買家。
俄羅斯制裁與市場反應
此前OPEC+供應增加,曾使油價在10月20日跌至五個月低點。不過,美國上週對俄羅斯兩家最大石油公司 Rosneft 與 Lukoil 實施新一輪制裁,推升油價回到每桶66美元以上、布蘭特與WTI雙雙創下自6月以來最大單週漲幅,暫時緩解市場對供應過剩的疑慮。
這是川普第二任期以來,首次針對烏克蘭相關議題制裁俄羅斯大型石油企業。隨後,俄羅斯第二大石油生產商 Lukoil 於週一宣布將出售其海外資產,成為俄羅斯企業在西方制裁下的重大行動之一。
ANZ指出,市場對美國制裁俄羅斯兩大石油生產商感到意外,這兩家公司合計占俄國原油出口近半。不過,市場對原油供給過剩的疑慮仍然存在,成為壓抑價格的主要因素。
川普與習近平將會面,貿易協議添動能
支撐油市的另一個因素來自美中兩國可能達成的貿易協議。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將於週四(10/30)在南韓會面。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週一(10/27)在與美國國務卿 Marco Rubio 通話時表示,希望美方能與中方「各退一步」,為雙邊高層互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