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實施「周休三日」,因獲得逾 5000 人附議連署,已達到政府機關須回應的門檻,社會高度關注。針對此議題,勞動部長洪申翰今(24)日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縮短工時」一直是其政策長期目標之一,考量到台灣企業與勞工就業型態的高度多樣性,目前勞動部仍處於廣泛蒐集各方意見的階段,將會納入不同類型勞工和企業的觀點進行相關評估與制度思考。
洪申翰指出,勞動部充分理解許多勞工朋友希望進一步縮短工時的訴求,並強調這是勞動部持續推動政策的長期目標之一。為緩解工時過長的問題,勞動部連續十年提高最低工資,目的是讓更多相對低薪的勞工不需依賴加班來維持收入,從根本上避免因收入不足而導致工時被動拉長。此外,勞動部也一直鼓勵工會與企業簽訂「優於法規」的團體協約,特別是在工時保障方面能提供更佳待遇,這也是推動團體協約的重要原因。
對於媒體詢問實施周休三日是否會導致減薪,或缺工惡化等勞動條件減損的疑慮,洪申翰回應,由於目前議題仍在意見收集階段,不宜過早假設情境。他強調,不同規模的企業及不同類型的勞工對於此議題會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與需求。
洪申翰認為,雖然兩年前勞動部曾對相似提案進行評估,但現階段仍需再次傾聽各界聲音,並從產業別、企業規模等面向來理解不同就業情境的需求,認為公共議題的討論是好事。
至於中小企業可能反彈所衍生的政府補貼政策,洪申翰則表示,在政策尚未實行前,勞動部將依照公共政策平台的機制,持續收集各方不同意見作為評估基礎。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