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保誠人壽攜台師大發表《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

2025年10月14日 17:06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近年極端氣候事件頻仍,樺加沙颱風雖未登陸卻對花蓮造成嚴重死傷,保誠人壽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共同發表全台首份由民間主導的《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表示,這些災害不僅衝擊環境與經濟,更已直接威脅國人健康,「堰塞湖溢流帶來巨大的損失,讓我們深刻體認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已近在眼前。」

本次《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全民建立氣候韌性。參與研究的臺灣師大地球科學系教授陳卉瑄指出,氣候變遷是迫在眉睫的在地挑戰,唯有深入理解極端氣候對健康的影響,才能落實調適行動,不只是個人責任,更是整體社會的任務。

候變遷正威脅全民健康 白皮書揭示三大發現

保誠人壽與台師大團隊導入 2000 年至 2022 年間全台健康與環境資料,運用機器學習與預測模型分析後指出,氣候變遷正加劇健康風險,並提出三項主要發現:

一、急性心血管疾病就診與空氣污染二氧化氮具高度關聯: 研究指出,交通密集地區的氮氧化物(NOx)濃度,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高度相關,為夏季高峰就診主因之一。相較於過往研究多認為 PM2.5 對心血管影響最大,本研究顯示,氮氧化物 (NOx) 變化幅度在預測心血管疾病方面,比 PM2.5 更具參考價值。

二、夏季 6-8 月為心血管疾病高峰期,65 歲以上長者為高風險族群: 白皮書指出,過去 22 年中,全台灣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就診人數平均每年約為 296 萬人次,就診高峰期發生在每年 6 至 8 月。65 歲以上就診率比 50 至 64 歲高 2.4 倍,更是 18 至 29 歲族群的 417 倍,顯示高齡男性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高風險群。

三、氣候風險與社會結構高度交織:年齡、性別、地理位置與空污暴露程度皆與發病風險顯著關聯,中高齡族群風險較高,但認知與重視程度卻較低。這也呼應了高齡族群普遍對極端氣候的風險意識不足的現象。

王慰慈表示,健康是社會應對氣候挑戰的重要韌性基礎。此次與台師大合作,結合氣象、空污與政府公開的醫療數據,不只透過《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提升國人極端氣候風險意識,也開發具預警功能的風險模型,成為保誠人壽制定更科學的保險策略的強力後盾。

瀚亞投資大中華區總裁暨瀚亞投信董事長王伯莉指出,瀚亞與保誠集團理念一致,責任投資始終是瀚亞投資營運的核心價值,投資流程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 (ESG) 因素納入,並持續精進永續投資評估工具,提升投資組合韌性。投資不僅是財務回報的工具,更能成為氣候行動的推力,引導資源流向對社會、對未來有益的方向。

花蓮日前發生堰塞湖溢流災情,保誠人壽第一時間啟動關懷行動,並攜手保誠公益基金會與瀚亞投資捐助 5 萬美元 (約合新台幣 150 萬元) 支援災區所需。王慰慈說,看到台灣的「鏟子超人」、「家具超人」接力前進災區協助恢復原貌,讓我們深感動容,也提醒企業要以更長遠視角投入氣候行動。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保誠人壽
健康
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