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美國新關稅政策與中國銷售疲弱的雙重夾擊下,BMW (BMWG-DE)仍堅持全年財測不變。在美國的在地製造布局成為抵禦衝擊的關鍵武器,與其他德系車廠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製造的戰略價值
BMW 宣布,儘管美國新實施的15%進口關稅已生效,加上中國市場銷售明顯下滑,公司仍維持2025年全年財測不變,預估稅前盈餘將與去年相當,約略在110億歐元(126億美元)水準。
之所以能守住獲利目標,關鍵在於其美國南卡羅來納州 Spartanburg 工廠。這座廠房是 BMW 全球最大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德國對美國最大的汽車出口來源,2024年出口量達22.5萬輛。CFO Walter Mertl指出:「我們在美國的生產佈局有效地降低了關稅影響。」
相較之下,福斯汽車 (VOWG-DE)、Porsche與賓士 (MBGn-DE)近期皆因美國關稅與市場疲弱下調全年財測。
中國市場低迷
BMW 第二季稅前盈餘年減32%,至26億歐元,主要受到匯率變動與中國市場銷售減少拖累。上半年在中國的銷售量下滑15.5%。儘管如此,這項季度盈餘數據仍略優於市場預期。
汽車部門 EBIT 利潤率落在5.4%,略低於預期的5.5%,但依然處於官方目標5-7%區間內,顯示獲利穩健。
BMW 財務長 Mertl 指出,公司確保在半年關卡上與年度目標仍一致。並坦言,美中貿易關稅與鋁鋼原料成本仍對整體利潤造成1.25個百分點的拖累。
全球佈局再思索
面對高關稅與全球市場需求疲軟的雙重挑戰,執行長 Oliver Zipse 強調目前的問題不能低估,並呼籲歐盟與美方盡速落實互降關稅的協議。並指出若未來能建立「進出口平衡抵銷機制」,BMW將是明顯受益者之一。
BMW 也正密切關注歐盟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關稅政策,該政策已開始對其中國生產的 Mini 電動車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