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再度祭出關稅大槌,揚言最快4月2日對進口汽車、半導體與藥品課徵25%關稅,目標直指歐洲,尤其是德國車廠。
這項措施被視為美方在貿易談判中的施壓手段,意圖迫使歐盟讓步,但一旦實施,影響將不只停留在歐洲,連美國本土供應鏈與就業市場都可能受到衝擊。
2025年2月20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德國車商最受傷,美國市場不保?
德國是美國進口汽車的最大來源國,約13%的德國汽車出口至美國,高於任何其他國家。同時,德國車商(如BMW、賓士、福斯)與零件供應商在美國僱用了約13.8萬名員工,直接支撐當地汽車產業鏈。若關稅調升,這些企業的出口成本將大幅增加,部分車款可能不得不漲價,甚至減少出口。
然而,這場關稅戰並不只是歐洲車廠的煩惱,美國市場也可能受影響。由於許多德系品牌在美國設有生產線,一旦進口成本上升,車商可能會選擇減少進口零件或轉移產線,影響當地供應鏈,甚至導致部分工作機會流失。
德國產業界怒吼:這是挑釁!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嚴厲批評,美國將關稅當作談判工具是錯誤的做法,恐導致全球貿易衝突,進一步傷害經濟成長。德國工商會(DIHK)則指出,德國車商已經面臨市場放緩、電動化轉型等挑戰,如果美國再祭出關稅,將讓整個產業更加艱困。
美歐貿易戰恐引爆?解法在哪?
目前,美國對進口乘用車的關稅為2.5%,但對皮卡車則高達25%。歐盟則對美國進口車課徵10%關稅,美方認為這是不公平貿易的一環,因此要求調整。
為避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部分車商與業界人士建議,歐盟可考慮將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降至2.5%,讓雙方回到平衡點。然而,若談判破裂,這場關稅戰可能不只侷限於汽車產業,還可能擴大至半導體與藥品等領域,影響層面將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