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下跌,顯示通膨壓力仍未緩解。物價疲軟與外部貿易風險升高,使中國經濟前景備受關注。
中國CPI及PPI持續下跌
根據今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1%,這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儘管跌幅較2月份的0.7%縮小,但仍低於市場預期的持平表現。
CPI月減幅度也擴大,從2月的0.2%降至3月的0.4%,未達市場預估的0.3%跌幅。儘管3月核心通膨(不含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年增0.5%,扭轉了去年6月的0.1%年減趨勢,整體消費面仍顯示疲弱。
3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5%,跌幅超過2月的2.2%,且為四個月以來最大減幅,亦高於市場預估的2.3%跌幅,顯示生產端面臨更大的價格壓力,也可能抑制企業利潤與投資意願。
中國經濟面臨哪些挑戰與矛盾?
中國經濟在2025年初呈現出不均衡的復甦走勢。一方面,零售銷售顯示初步回溫,工業生產活動亦保持強勁增長;但另一方面,失業率攀升與持續的通膨壓力導致市場對經濟前景愈加謹慎。
由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尤其是中美貿易戰升級及相關關稅措施,淨出口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預計將轉為負值,對中國設定的約5%全年成長目標構成挑戰。
政策會如何因應?是否會推出更多刺激方案?
Citi經濟學家預期,為應對外部衝擊,中國將透過財政政策擴大內需。
他們預估中國可能在年中推出總額約1兆至1.5兆人民幣的新一輪刺激資金,並將考慮包括「以舊換新」補貼、育兒補助及對低收入家庭的支持等選項。
此外,中國金融監管機構上月亦指示銀行放寬消費信貸配額及貸款條件,以刺激內需和消費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