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Kraft Heinz到Honeywell,美企拆分成新顯學

2025年09月02日 19:09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美國大型食品公司Kraft Heinz(KHC-US)最近拋出震撼彈,表示將把旗下的食品和醬料業務拆成兩家獨立上市公司。這項消息不只震驚市場,也讓人發現:美國企業最近又開始流行起「拆分」這招老方法,而且動作一個比一個大。

Kraft Heinz這次拆分的原因很直接:業績不如預期、原物料成本又高,讓公司決定乾脆「一分為二」,讓各自的事業單位專心做自己擅長的領域,希望重新找回成長動能。像是大家熟悉的Lunchables等品牌,未來將歸入不同的新公司運作。

但不只Kraft Heinz,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美國大企業都在做同樣的事。像是Warner Bros Discovery(WBD-US)宣布要把串流平台和影視工作室業務,從傳統有線電視分出來,變成兩家公司;Honeywell(HON-US)更是一次拆成三家,未來分別專注於航空、工業自動化和高性能材料三個方向。

這波「拆分潮」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企業在面對現在這種充滿挑戰的大環境時,做出的生存策略。畢竟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供應鏈不穩、再加上聯準會維持高利率政策,讓不少公司開始思考:「是不是該把公司瘦身,讓各個部門自己跑,會跑得更快?」

像去年(2024年)Fortive(FTV-US)就拆出精密技術部門;DuPont(DD-US)則把電子與水處理事業分家;Masimo(MASI-US)則打算把消費性健康和音訊產品獨立出去,主公司專心發展醫療科技。

回頭看,其實這波拆分風早在2021年就開始盛行了。當時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JNJ-US)宣布把消費者健康部門獨立出來成為Kenvue(KVUE-US);GE(General Electric)也啟動了分拆成醫療、航空和能源三大公司的計畫。

市場專家指出,這種拆分的好處,是可以讓每個事業單位更專心、更有效率,同時也讓投資人更容易看清楚哪個部門的表現好不好,更有機會吸引特定資金進場。

未來這股風潮很可能還會繼續下去。對投資人來說,這些正在重組的企業不見得是壞消息,反而可能是潛在的轉機。畢竟,把一間大公司「切一半」,有時候比硬撐下去更能創造價值。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