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2027 年獲利展望上修 AI 主機 z17 成長動能受關注

2025年11月26日 23:4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IBM 2027 年獲利展望上修 AI 主機 z17 成長動能受關注
追蹤市場共識變動: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2025年11月2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近期,IBM在2026~2027年的共識盈餘獲得上修,反映市場對其轉型成果的信心正在提升。自 Arvind 接任 CEO 後,公司明確鎖定「Hybrid Cloud + AI」雙主軸,並以基礎架構事業為核心重啟成長曲線。如今,這套架構逐步轉化為可量化的獲利能見度。

法人指出,這波調整與公司過去四年在基礎架構業務的全面轉型有關。從 IBM 高層在 RBC 投資者會議上的談話來看,「Hybrid Cloud + AI」雙主軸已經從口號變成實際帶動營運的核心。

IBM 基礎架構事業由資深副總裁 Ric Lewis 主導,過去被視為偏向成熟且週期性強,現在則被重新定位為 AI 時代的關鍵架構。Lewis 表示,這幾年最重要的轉折點就在於,把研發與資金集中在真正有客戶需求的技術,包括:內建 AI 的 z17 主機、新的 Spyre AI 卡、儲存端的 content-aware 技術,以及 Power 與 Storage 等分部結構性的調整。

他坦言,IBM 過去長期受到硬體三年更新週期的明顯波動影響,但現在策略完全不同——不是只賣新機器,而是強調 AI、性能、安全和低延遲等整體能力,「客戶的更新需求已經不是『換箱子』,而是『要用哪些新 AI 能力』」。

z17 動能強勁 週期比 z16 更亮眼

Ric Lewis 透露,z17 上市前兩季的表現「比 z16 同期還好」,延續 z 系列從 z14、z15 到 z16 的逐代放大趨勢。他指出,AI 是 z17 最重要的賣點之一,從今年4月發表以來,已有超過 250 個 AI 使用案例在客戶端進行,包括結合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的詐欺偵測、主機程式碼的現代化,以及讓主機能「自己最佳化設定」的 Z Assistant。

這些應用全部都在 Z 的高可靠度環境內完成,不需要外移資料,安全性也更高,成為許多金融、零售與航空客戶願意提前升級的重要原因。

Power、Storage 結構改善 開始貢獻成長

除了主機之外,IBM 其他基礎架構事業也同步翻身。

Lewis 表示,Power 系列過去常被視為下滑業務,但上一輪三年週期已經全面成長;Storage 則成為亮點之一,尤其在軟體端以「大約 1.5 倍市場增速」前進。他特別提到,儲存端新的 Fusion 產品可以自動理解企業未結構化資料,大幅降低 AI 專案的前置作業,「這對企業來說非常有感」。

訂閱化收入成「填谷」關鍵

Ric Lewis 也談到,IBM 過去的問題是「高峰太高、低谷太低」,但現在靠著軟體訂閱、Spyre AI 卡、PowerVS 雲端服務等新模式,成功把本來集中在特定年份的營收攤平。他強調,這是讓整體業務能維持個位數成長、也是本次獲利預期上修背後的重要原因。

AI 導入加速 企業端使用比消費市場更成熟

Lewis 對企業 AI 的進展相當樂觀。他指出,和一般市場認知不同,「AI 在企業的落地速度其實比消費端更快」,原因就在於企業的資料高度結構化,應用場景直接連結商業價值,例如欺詐偵測、保險風險分析、客戶行為預判等。

IBM 的優勢則在於能同時做到 on-premise 與雲端,不少大型客戶因為資料敏感度高,不願把核心資料交給純雲端業者,讓 IBM 的混合雲策略更具吸引力。

市場看到 IBM「能持續成長」的訊號

整體來看,IBM 從主機到儲存、再到雲端服務、訂閱模式的調整,逐步擺脫「硬體週期股」的老印象。加上 AI 使用案例已經真正落地,客戶除了汰換設備,更明確把 z17 當作新 AI 策略的一部分,法人因此開始調整對 2027 年獲利的期待。

Lewis 直言:「這是一個比 15 年前更有趣的 IT 時代。企業不是來談怎麼省錢,而是要我們協助他們『如何用 AI 取得優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IBM 的轉型成果也開始反映在市場預估上。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量子電腦
AI伺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