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 (2002-TW) 8 月合併營收達 247.39 億元,較 7 月小幅成長 1.43%,終止連續三個月下滑;惟較去年同期仍減少 16.3%,前 8 個月累計 2,173.97 億元,年減 12%。
營運與出貨
8 月出貨 79.2 萬噸,高於原訂 76.2 萬噸並較 7 月增加 6.1 萬噸;其中中鋼本部 58.5 萬噸、略優於 58.3 萬噸目標,其子公司中龍 20.7 萬噸、超出目標 2.8 萬噸。內銷合計 43 萬噸,較目標多 2.5 萬噸;外銷 36.2 萬噸,較原目標多 0.5 萬噸。
公司表示,7 月底受天候影響延遲的數量遞延至 8 月完成,加上美國關稅方向較為確定、美國供應商去化庫存後催貨,下游客戶恢復出貨,帶動量能回升。同時,市場對美國9月降息的預期提高,有利於鋼鐵需求。
中國減產、電磁鋼片新材料
中國主要鋼廠 7 月調漲鋼價,同時中國「反內捲」政策要求減產;另有西藏雅魯藏布江大型水利工程預計用鋼約 600 萬噸(相關文章)。這些因素被解讀為鋼市築底的重要支撐,後續走勢有機會自低位翻揚。
除了傳統鋼材市場的需求因素外,中鋼也嘗試透過新材料尋找成長動能。公司宣布開發高規格電磁鋼片,定位為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艇與電動車等動力裝置的關鍵材料。中鋼已與富田 (8936-TW)、麗鋼 (2030-TW)、國級、大亞 (1609-TW) 等國內供應鏈協作,並準備切入無人船艇領域,相關消息曾帶動 9 月 4 日早盤股價一度觸及半年線。
仍待觀察的三大挑戰
第一,關稅不確定。美國自 6 月起將鋼鋁關稅自 25%調升至 50%(相關文章)、8 月對等關稅降至 20%,雖然低於先前威脅的32%(相關文章),但政策反覆,使得下游客戶態度觀望,訂單也有遞延現象,出口動能仍存變數。(相關文章)
第二,匯率掣肘。新台幣自 5 月以來升值,壓縮外銷競爭力;雖然進口原料成本下降,但鋼價跌幅更深,毛利率因此承受壓力。
第三,需求偏弱。世界鋼鐵協會預期 2025 年全球鋼需將小幅下滑,連續第四年減少。中國房地產疲弱、內需低迷,出口量卻年增 8.9%,壓低國際鋼價;亞洲鋼價維持低檔,歐美復甦緩慢,加上第三季本為淡季,又逢雨季、颱風與暑休影響,鋼材需求恐怕進一步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