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礦物|歐洲鉭價兩年新高!美國複製烏克蘭模式,剛果「以礦換和」

2025年05月07日 15:5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5月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全球供應鏈重構與地緣政治博弈交織下,美國的關鍵礦產戰略正迅速向非洲延伸,透過介入大湖地區衝突與推動中南部基礎建設,重塑金屬出口通道,試圖削弱中國在非洲的資源主導地位。

📌非洲大湖區:指的是位於非洲中東部、環繞一系列大型淡水湖的地區。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盧安達、蒲隆地、烏干達、坦尚尼亞西部、肯亞西部。

非洲也很重要

就在美國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合作協議、象徵重建中歐供應鏈之際,剛果政府於今年2月主動向美方遞出類似的合作提案。這項提案並非單純經濟訴求,而是在M23叛軍、盧安達影響力與國內安全危機交織下,尋求一種「以礦換和」的外交突破口。對美國而言,這不只是對烏克蘭模式的複製,更是一場將地緣博弈推向非洲心臟地帶的實驗。

剛果內亂的影響

剛果東部的動盪局勢對包括錫、鎢與鉭在內的3T金屬產業構成直接衝擊。這些金屬多集中於北基伍與南基伍省,長年是地方武裝集團爭奪與剝削的熱點。

其中,Bisie錫礦作為極少數現代化、合法合規的礦場,一度被視為剛果推動「道德礦業」的代表。然而今年2月M23叛軍突襲進逼Walikale,Alphamin公司緊急關閉並撤離礦場,引發全球錫價劇烈波動,也讓剛果政府承受重大稅收損失壓力。這場危機最終促成三方政治談判,M23於4月中宣布撤軍,Bisie礦場才得以恢復營運。更多關於Bisie錫礦與剛果礦業風險的背景,見此報導

📌道德礦業:指礦產來源不涉武裝團體,並符合環境、人權與供應鏈透明標準。在剛果等地,這樣的合規礦場極為少數,多數礦場則因涉及武裝干預,被視為「衝突礦產」的潛在來源。

衝突礦產的困局未解

儘管Bisie礦場是剛果少數合法合規的「道德礦場」,當地多數礦區仍由手工開採、缺乏監管,且長期受武裝集團干預。根據國際和平資訊服務中心(IPIS)統計,2021至2023年間,13萬名礦工中逾六成曾遭M23或國軍等勢力勒索。這些衝突礦產滲入國際市場,削弱剛果稅收,並衝擊西方企業的道德採購原則。

而近期東部衝突升溫,剛果作為全球最大鉭鐵礦(tantalite)供應國的出口量出現明顯下滑,歐洲鉭價升至每磅100以上,創下兩年新高為高科技與軍事工業關鍵金屬,其供應鏈風險已成戰略關注。

此次價格的關鍵原因,因合法鉭礦難得、替代產地供應有限,即便原礦場未受攻擊,也可能在交易前即落入叛軍手中,將導致合約失效並推升採購成本。

礦產鐵路與戰略佈局

相比仍需長期建設的烏克蘭礦產計畫,剛果的礦業資源更加即時可用,成為西方布局的另一個焦點。北部若能透過與M23、盧安達的和平協議穩定局勢,將有助於打開3T金屬的正式出口通道;而南部則是中美供應鏈競爭的主戰場。

剛果南部的鈷礦雖位於大湖區以外,卻早已被中國企業主導,並依靠鐵路出口至中國。為對抗這一局勢,西方正投資重啟橫跨安哥拉與剛果的「洛比托走廊」(Lobito Corridor)鐵路,以建立向西出口的新路徑。中國則投入14億美元升級坦贊鐵路,強化自非洲內陸經東岸港口輸出銅與鈷礦至中國的運輸路線。鐵路線的拉鋸戰,已成為東西方在非洲爭奪資源影響力的象徵。

隨著和平協議與供應鏈基礎建設推進,非洲在全球關鍵礦產佈局中的戰略地位正持續升高。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3T
剛果民主共和國
美國
關鍵礦物
礦產
非洲
金屬
烏克蘭
中國
鐵路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