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資本新時代 壽險公會:過渡措施可避險監理套利、營造良性競爭

2025年10月17日 17:06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台灣將於 2026 年實施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 (TW-ICS),象徵保險業資本的強化即將進入新的里程碑,壽險公會表示,壽險業對主管機關在制度轉型關鍵時刻展現監理智慧與產業關懷,極表支持,並強調,選擇性過渡措施的建置不僅可避免監理套利,也營造業內良性的競爭與健全的經營。

壽險公會指出,與現行風險資本額制度 (Risk-based Capital,RBC) 相較,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於資產負債評價方式、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計提方式等有極大差異,為避免轉換制度對產業產生衝擊,主管機關已陸續公布相關在地化及過渡性措施,例如:國內上市上櫃股票風險係數與不動產風險係數分別調整為 35% 與 15% 等,以符我國市場實況,另針對長壽、脫退、費用及巨災等新興風險,設計 15 年線性遞增調整機制,讓業者得以有序轉型,不致面臨劇烈衝擊。

近期則是公布「保險業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選擇性過渡措施應注意事項」,除整合先前已發布的各項過渡措施內容外,也透過制度的建置,避免監理套利,營造業內良性的競爭與健全的經營。

面對實施新清償能力制度可能帶來之衝擊,壽險業者也展現強化資本的積極作為。以發債或現金增資為例,壽險業者 2023 年至 2025 年 8 月間發債金額已逾 3700 億元,現金增資於 2022 年至 2025 年 8 月亦已逾 1000 億元,以增加資本結構之強化與資本適足率之提升。

商品面部分,透過商品策略之調整,回歸保險保障本質,並積極累積 CSM(合約服務邊際),以成為貢獻日後獲利的穩定來源;面對外匯避險成本節節攀升、匯率波動日趨激烈,業者增加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水位,以吸收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帳面損益波動,以利本業長期穩健經營。

隨著市場瞬息萬變,壽險業經營難度更勝以往,而監理制度是要輔導業者依循正確的方向,逐步強化體質,達到永續經營,制度的調整修也正是以「監理有彈性,經營有韌性」來協助業者應對這波動更為劇烈之時代。

壽險公會表示,主管機關在制度轉型關鍵時刻,以宏觀視野、專業判斷與穩健作為,為產業發展注入信心與動能,壽險業將全力配合各項制度調整,並持續強化風險管理與厚實資本,攜手邁向更健全、透明與國際化的保險新時代。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保險業
ICS
過渡措施
壽險公會
金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