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貨幣政策轉向,為何導致政府籌資面臨重大挑戰?一文看懂日本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困局

2024年11月28日 15: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美聯社AP/達志影像

2024年11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日本央行(BOJ)正在結束長達十年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但這導致日本政府面臨另一個難題: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籌措資金來支持龐大的財政支出計劃。

貨幣政策轉向,增加財政政策的負擔

由於日本央行正在結束長期以來的寬鬆貨幣政策。具體措施包括取消公債殖利率上限、減少國債購買(減少向市場注入資金),以及計劃逐步提高短期利率。

然而,利率上升的話,政府所承擔的巨額債務的利息成本將隨之增加,進一步加重財政壓力。根據最新數據,日本的債務總額高達1,100兆日圓,幾乎是其經濟規模的兩倍。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正計畫推出13.9兆日圓(約920億美元)的補充預算,以幫助民眾應對生活成本上升。

但同時在稅收方面,目前的執政聯盟也可能會接受反對黨提出的永久性減稅要求,這將導致稅收減少,明年的政府收入可能縮減多達4兆日圓。

「政府的籌資利率上升」,「財政支出正要擴大」,「稅收又可能大幅減少」,全部在同一時間發生,讓政府的負擔更加沉重。

從數據看,壓力有多沉重?

在2024財政年度,日本政府用於償還債務的費用(包括支付國債的利息和到期本金)預計將達到27兆日圓。這筆金額占政府全年總預算的24%,也就是說,政府每花100日圓,就有24日圓用於債務相關支出。

本財年的日本國債(JGB)發行量原本預估會比去年減少6%,至182兆日圓,但如今,石破政府的支出計劃可能又會重新推高發行量(籌資需求升高)。而對於明年(2025年),分析師認為國債總發行量將與今年相當,假如真的接受減稅提案的話,那麼發債規模又會顯著增加。

很缺錢,但想發債卻有其他問題要克服~

發債有什麼難的?

剛剛說過,日本央行要減少購買債券,才能放手讓市場利率上揚。

但長期以來,央行一直是日本國債的主要買家,隨著央行結束寬鬆政策、減少債券購買,要找另一個買家來遞補,否則會有很大的缺口。

因此,日本財務省必須調整債務的發行策略,吸引其他投資者接手國債,以確保政府能繼續順利融資。

除了央行以外,日本國內的籌資對象有兩個(會買公債的人),一個是壽險公司,另一個是私人銀行。

壽險公司過去是超長期國債(如20年期、30年期)的主要買家,但他們也因為投資策略轉變,對超長期國債的需求減少,造成政府在此領域的發行壓力上升。

私人銀行也曾經是國債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但在央行寬鬆政策下,低殖利率降低了銀行的投資意願,其持債比例已從2013年的41%下降到現在的14%。雖然回補空間夠大,但要吸引銀行重新大規模購買國債也需要努力,因為這幾年來,銀行的資本規範和風險考量也更加嚴格。

以上所說的兩大買家都有困難的情況下,除了吸引國外買家之外,日本財務省也嘗試增加短期債券的發行,因為短期債券的流動性較好、較容易吸引投資者(如私人銀行或其他短期資金需求者)。

然而,過度依賴短期債券會帶來再融資風險。由於短期債券很快到期,政府需要頻繁地重新發行新債來還舊債。如果市場情況發生劇烈波動(如利率快速上升或投資者需求下降),政府將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或籌資困難,進一步加重財政壓力。

不是不能解,要與時間賽跑

雖然目前日本國債的基準10年期殖利率約為1%,短期內仍不會引發債務發行危機,但財政改革的緊迫性日益增加。

如果等到主權債務評級因此而遭到下調,不僅可能推高國際融資成本,還會進一步削弱經濟復甦的基礎。

野村證券認為:「當日本的薪資和通膨模式正在發生變化時,假設利率不會變動的想法絕對是錯誤的。」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總經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