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法國LVMH集團旗下的美妝零售商Sephora週三表示,由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消費者減少在保養品和化妝品上的消費,該公司正在縮減中國的員工規模。
Sephora主要銷售高端或「奢華」香水和化妝品,該公司此前在中國擁有約4,000名員工。
中國近年來一直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美妝市場之一。然而,高失業率和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已經打擊了消費者信心,近幾週來,各大化妝品公司紛紛警告其中國銷售將受到顯著影響。
縮減規模應對市場挑戰
根據公司發言人表示,此次裁員將影響不到3%的員工,約為120個工作機會。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為了應對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並確保我們在中國的未來增長,Sephora中國目前正在簡化總部的組織結構,以確保我們擁有適合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中國市場成長受阻
Sephora在中國超過100個城市擁有約350家門店,並且也通過線上銷售產品。《彭博社》報導稱,Sephora在2022年和2023年合計虧損約3.3億元人民幣(約4,600萬美元),計劃在辦公室和門市裁員數百名員工,約佔其中國員工的10%。
儘管Sephora在美國、歐洲和中東市場取得了成功,成為LVMH集團中僅次於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第二大收入來源,但這樣的成功在中國市場卻難以複製,甚至在亞洲其他地區縮減業務規模,過去一年內已經關閉了台灣和南韓的業務。
雖然Sephora是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在其他市場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但在中國的表現並不理想,因為當地消費者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電商平台購買美妝產品,且更傾向選擇價格較低的商品。此外,Sephora銷售的多數產品來自西方化妝品和個人護理品牌,價格通常高於正在流行的本土中國品牌,而這些本土品牌更能滿足國內消費者的偏好。
西方市場與中國市場的策略差異
• 實體店體驗 vs. 網路購物模式
1. 西方市場:Sephora透過高品質的實體店銷售服務,成功建立了一個讓消費者發掘小眾品牌的平台。
2. 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的消費模式以網路購物為主,尤其是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和天貓這些平台,讓消費者擁有更多選擇。
• 產品來源與價格敏感度
1. 西方市場:Sephora銷售的多數產品來自西方化妝品和個人護理品牌,強調品質和奢華感。
2. 中國市場:當地消費者更傾向選擇價格較低的商品,且本土中國品牌能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者的偏好。
• 市場成功複製的挑戰
1. 西方市場:Sephora在西方市場憑藉實體店的高品質服務取得了顯著成功。
2. 中國市場:網路購物的主流消費模式和對價格較敏感的消費者導致其難以在中國市場複製這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