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2371-TW)旗下能源事業體「大同智能」於4月22日宣佈與中興紡織完成綠電轉供契約簽署,並預計於2025年第二季正式開始供電,三年轉供達百萬度綠電,協助企業朝向碳中和與永續經營邁進。
大同智能累積綠電轉供量已突破千萬度,根據公司預估2025年綠電轉供營收將年增超過200%,受惠於碳費制度與企業永續轉型政策推動,綠電轉供已成為高毛利、長期穩定的獲利來源。
黃允巍:從一度電開始,企業邁向淨零的堅實一步
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表示:「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重大挑戰,每一度企業選擇的綠電,都是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一步。我們很榮幸與中興紡織攜手,為其打造穩定、具成本優勢的綠電方案,共同落實永續經營。」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太陽能建置量達328MW,碳減量相當於514座大安森林公園
大同智能為台灣EPC與智慧能源整合的先行者,提供太陽能EPC、維運、充電樁、儲能到碳管理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因應淨零碳排與ESG浪潮所帶來的轉型需求。
截至目前,大同智能已累計建置1,551處太陽能案場,總裝置容量328.48MW,年發電量約4億度,年減碳近20萬公噸,相當於514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碳吸收量,這些綠電量能成為穩定轉供的重要基礎,展現其公司在於履約能力與綠電供應品質上的高度可信度。
隨著RE100倡議與碳費上路,企業對於綠電需求已從選項變成基本門檻,因此在雙重驅動下,企業對綠電與碳中和需求加速爆發,大同智能的多元布局不僅為營收提供長期穩健動能,也有望成為大同集團下一波資產價值成長與獲利提升的重要引擎。
儲能與虛擬電廠:第二條成長曲線已啟動
在政策推動與碳費壓力下,企業為因應碳費與國際碳稅壓力,減碳腳步不會停止,因此需要能提供穩定、可查證、低違約風險的綠電來源。
大同智能具備高比例自持案場與強控電能力,能根據客戶用電型態設計最佳轉供組合,結合儲能與節能機制,協助企業兼顧減碳、備援與電費優化。
在儲能應用方面,除了既有的表前儲能與大型案場經驗,大同智能也正擴大表後儲能布局。旗下Powerwall家儲系統累積銷售已超過40套,企業若搭配儲能與尖離峰電價差應用,亦可創造電力套利空間,將儲能由成本項目轉為具收益潛力的資產。
此外,公司也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協助其理解儲能營運邏輯,有助於中小企業降低投資門檻,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落地實現。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虛擬電廠(VPP):下一個高毛利成長主軸
除了硬體建置,大同智能亦著眼未來能源調度的高階應用,虛擬電廠(VPP)已在特定專案中試行複合式資源調度,並逐步驗證其技術與商業模型。
VPP將成為未來提升毛利結構與改善現金流的支點,尤其在供需波動更頻繁的電力市場中,透過資源即時整合與智慧分配能力,為企業創造「無形發電廠」的新營收來源,也使大同智能在高附加價值的智慧能源賽道中搶得先機。
ESG政策利基,大同智能已擁有長期競爭護城河
大同智能不僅具備技術、工程與調度能力的橫向整合實力,更掌握政策紅利與碳費驅動下的綠電/儲能升級周期,透過穩健的交付能力與主導資源分配的優勢,已站穩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供應鏈角色。隨著未來表後儲能法規鬆綁、碳交易平台啟動,公司可望在2025年迎來營運與資本市場雙升的正向循環。
作為大同集團旗下核心事業,大同智能擁有逾百年品牌信任與在地公共建設實績,更擁有對高壓電力與微電網的深度整合經驗,能承接政府、公部門、工業大廠等高標準案型,為企業提供更低風險的合作框架與政策對接能力。
總結來說,大同智能不僅是「能源執行者」,更是「企業永續轉型的戰略夥伴」。在電力自由化與碳定價時代,選擇大同智能,等於為企業建立一套具韌性、具效率、可驗證的能源轉型底座。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