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債市正迎來資金活水,在聯準會降息預期的主導下,投資等級債券基金成為今年吸金王。截至今年 9 月底,投等債基金已連續 23 週獲得資金淨流入,今年累計吸金量逾 4,074 億美元,不僅創下史上第二大淨流入紀錄,更遙遙領先其他所有債種,甚至超越美股基金的吸金規模。這股熱潮反映出全球資金積極參與降息行情,試圖鎖住目前相對仍高的債券利率。
當前彭博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指數殖利率仍高於過去 20 年的長期均值,使得現在成為鎖住高息的較佳買點。美國就業市場數據顯露疲態,如九月小非農 ADP 就業數據創下兩年半新低、民眾預期失業率將上升等,加上政府預算僵局可能衝擊經濟表現,使得體質更佳、具備經濟放緩抵抗力的投等公司債更具吸引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主動式管理的投等債產品更具優勢。以主動聯博投等入息基金(00980D-TW)為例,其主動式投資管理能突破指數限制,精選票息率較高的標的,提高整體投組的債息收入。截至九月底,該基金平均票息率約為 7.7%,高於投等債及非投等債指數,且透過收益平準金機制,有助於提升每月配息的穩定度。
同時,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也展現出韌性。安盛投資管理美國固定收益投資專家 Jack Stephenson 指出,目前美國經濟正處於「受控放緩」階段,此一宏觀環境反而有利於非投資等級債券的表現。隨著市場對產聯準會進一步降息的預期升高,投資人的風險偏好有望提升,資金流入動能增強,預期年底前利差將進一步收斂。
儘管市場仍面臨關稅和勞動市場疲弱等不確定因素,非投等債發行人整體仍維持穩健的潛在營收成長和良好基本面,違約率持續維持在低檔水準。Stephenson 認為,低利率環境將吸引偏好防禦型策略的現金買家進場,而追求較高總報酬的策略則將持續受惠於股市資金的輪動。展望第四季,儘管宏觀環境仍具挑戰,可能引發短期波動,但他仍看好非投資等級債市場具備正向發展潛力。
總結來看,在降息預期下,投等債以其較高的安全性成為資金主流首選,而非投等債則藉由企業韌性與利差收斂預期,在經濟受控放緩的環境中展現投資吸引力。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