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林區.2024.04.23

【水資源】一次了解水資源產業

2024年4月23日,撰文者:林區

搭好我是林區。

下圖表是台積電歷年在環保方面的支出。

2022年用於買環保設備的金額達200億,用於環保的其他費用達140億,合計為340億元。

下圖則是台積電的總資本支出金額。

兩相比對可以發現,基上是同樣的趨勢,只要資本支出金額上升,投入在環保的設備與費用就要同步上升。

甚至我們再算仔細一點,環保費用佔總資本支出金額的佔比,近年來不斷上升。

從十多趴,已經上升到20%。

因為這些國際大客戶,都開始要求供應鏈同樣也要做到『環保』。

比如蘋果在今年4月中宣佈其環保承諾,要針對潔淨能源和水資源進行一系列的投資

最終目標是要達到蘋果公司的營運用水100%得到補充,意思是公司不能只是不斷把水資源消耗掉,同時也要產出等量的水。

而且蘋果還將這個計劃擴展到整個供應鏈,例如台積電、鴻海....等等。

營運用水100%得到補充的意思是:公司不能只是不斷把水資源消耗掉,同時也要產出等量的水。比如你用掉一噸的水,就要透過水循環設備、或再生水設備回收廢水並產出一噸的水。但實際上可能無法自行產出這麼大的水量,因此可透過像是投資水資源保護計劃,幫助國家增加水資源,就算變相產出水。即可達到消耗一噸水,也產出一噸水的目標。

因此做為國際大廠主要供應鏈的各家台廠,開始將更多資金投入水資源設備,造就本次水資源產業的大循環週期

這個產業過去因為沒什麼成長性,大部分人都沒研究過,所以本文就讓我們來認識水資源產業,了解產業的供給需求、與未來展望

水資源嚴重不足

對於水資源,少數人可能會有些誤解,以為它是取之不盡的資源,要用就有,或以為台灣的降雨豐沛所以水資源充足。

但實際上,雖然台灣平均降雨量有2500毫米,是全球平均900毫米的2.5倍以上,看起來水資源好像相當豐沛。其實在地理及氣候因素影響下,台灣水資源很缺乏,因為降雨的實際利用率並不高

從水利署給的圖可以看出,台灣一年大約有936億噸的降雨,直接蒸發掉的有194億噸,直接從河川流進海裡的有540億噸,真的被利用的水量只有143億噸。

不過這是比較舊的資料,根據較新資料,被利用的水量已經提升到168億噸,雖然有提升,但利用率還是只有18%,可以說非常的低。

主要原因是:

第一、台灣的降雨分布極不均勻,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夏季的颱風季節,而冬季常面臨乾旱的問題。

第二、台灣的地形多山,降雨後水流迅速流入海裡,難以有效蓄水。再加上台灣水庫容量有限,又常常因颱風帶來的大雨導致水庫淤積泥砂,進一步減少了水庫的有效蓄水量。

由以上可得知,台灣水資源可利用率很低,假如要有更多水資源可用,就要更多經費進行水資源開發。

工業用水需求大幅上升

近十年來,台灣每一年的平均用水量約為168億噸,其中生活用水佔18.9%,工業用水佔9.6%,農業用水佔71.4%

雖然工業用水的佔比是最低的,但因為台灣經濟不斷成長,再加上開頭所提到的環保需求,未來工業用水的需求每年快速增長。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預估,有鑑於台灣未來人口數將呈現微幅下降,生活用水量會小幅減少,農業用水持平,但工業用水則會大幅度上升,超過生活用水減少的數量

水利署估計,在三種用途互相消長之下。

一直到2036年,水的供給缺口將達到『每天都缺67萬噸』。

水資源開發

水,雖然是自然資源,但要取用每一滴水,都要付出成本。未來因為工業用水需求大幅上升,在水資源開發項目投入經費,絕對是必須的,以支持台灣產業持續發展下去。

從水利署的計劃中我們可以看出,水資源開發可以分為『開源』和『節流』2大類。

實際做法有河川湖泊或水庫整治、建設再生水廠、海水淡化廠...等,以增加供水量,這就是開源。

或是購買循環水設備、再生水設備....等,將同一批水重復利用,這就是節流。

誰付錢買單

再把剛才的表格拿出來仔細研究,可以看出為水資源開發項目買單的,主要有2個對象。

這些以地區為標題的,通常就是政府招標,花錢請相關廠商來建設

像是從2017年開始的前瞻水資源計劃,政府就編列了2500億進行建設。

目標要在2028年達到增加供水量每日162萬噸、以及減少漏水率、增加區域互相支援能力....等。

還有2023年開始的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第三期,總經費4100億。

將有2000億投入水資源領域,以強化西部廊道供水管網,增加跨區支援能力;建設再生水廠及海水淡化廠,增加水的供給量;還有各種減漏、節水、改善供水環境的工程。

另一個花錢的,就是企業本身。

就像開頭提到的,國際大客戶為了達到環保目標,也會要求供應鏈做到環保,台廠就必須採購相關設備。

還有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的子法也規定,從今年2/1開始,用水超過2萬噸的大戶,要使用5成的再生水

受益者:水資源相關廠商

水資源產業的公司很多,大至可分為:材料類、設備類、工程類、代操作類。

  1. 材料類的公司:主要業務是生產銷售相關水資源設備、及工程要用到的材料,比如水管、藥劑....等消耗品。
  2. 設備類的公司:主要業務就是設備的製造及銷售,包括各種淨水/廢汙水回收處理設備,水循環設備....等。
  3. 工程類的公司:主要業務是承攬各種工程,包括各種污水下水道工程、淨水/廢汙水/回收處理工程、海水淡化/再生水工程....等。
  4. 代操作類的公司:主要業務代替客戶運營及維護水處理設施,包括各種廢污水處理廠、海水淡化廠、再生水廠....等。

一般來說,材料類的產品毛利率會相對高一點設備毛利率相對在中到低的區間,看該設備的競爭程度而定;工程和代操作的毛利率則相對較低,因為這個領域可承攬的廠商較多。

以下表格是我整理了台股大部分與水資源相關的公司,他們主要與水資源相關的業務是什麼,佔比多少都整理在裡面,這張表格我只會分享給我LINE群裡的朋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我LINE群觀看。

加入LINE群,查看水資源產業公司業務列表,點我加入

需求才是重點

聰明的你可能有發現一件事,這些水資源公司過去相關業務大多沒什麼成長性。

主要原因就是過去工業用水需求幾乎沒有成長,雖然工業發展使需求上升,但同時循環水及節水技術也在進步,正負抵消之後整體工業用水需求是沒有上升的。

不過根據水利署的估算,未來將是不同的局面。

考慮到未來產業發展加速、以及氣候變遷加劇,到2036年全台的工業用水需求將成長160萬噸。

因為需求成長太快,造成缺口將不斷擴大,前面也有提到缺口為『每日67萬噸』。

在看水資源產業時,必須要知道這個產業的驅動力在於工業用水需求,只要這股需求上升的速度沒有變慢,政府及企業的經費就一定要不斷的花,長期需求為上升趨勢。

水資源成長週期

根據前面的資料,開發水資源的作法有許多種,這邊我們就再生水廠、海水淡化廠的成長性來討論。

水利署計畫於2026年前興建11座再生水廠,並且會加速再生水廠、海淡廠的環評過程,以應對水資源緊缺問題。

這邊我將所有再生水廠的總出量全部統計出來。

可以很明顯看出,建置速度將在未來2年達到高峰期

合理推論,越高的出水量,此再生水廠的工程總金額相對越高,因此對廠商來說,大約1~2年後將會有更多的營收認列。

再看海水淡化廠的部分,目前政府規劃從北到南共6處,興建8座海淡廠,分為三個階段推動。

第一階段是新竹、台南的10萬噸海淡廠,現在已經招標,預計2024年開標,2027~2028年完工開始產水

第二階段規劃中,將推動嘉義、北高雄、台南(第二期)的10萬噸海淡廠

第三階段也在規劃中,將推動桃園10萬噸、南高雄15萬噸的海淡廠,另外還有台中海淡廠正在評估中。

因此再生水廠在2026年達到建置高峰後,海水淡化廠將接續下去,延續水資源商機

不過有一些投資人可能會將水資源產業,拿來與同為政策受惠的重電產業相比。

但他們在『外銷潛力』方面確實有些不同,假如你看好的水資源公司沒有外銷的能力,他能吃到的就是台灣市場,會成長,但不能無限往上看。

總結

水資源產業是大多數投資人都很陌生的領域,因此我才想寫這篇文章幫助大家快速理解脈絡。有幾個重點回顧一下。

首先,台灣雖然降雨多,但因為季節性太強,且地形使得雨水快速流入海裡,造成雨水利用率很低。

在未來工業用水需求加速上升、以及氣侯變遷不斷加劇的情境下,對水資源需求上升的速度高於過去,以至於未來將出現供水缺口達『每日67萬噸』

因此政府與企業都必須投入更多資金來取用這些『自然資源』。實際做法有開源與節流2大類,例如政府出錢進行河川湖泊或水庫整治、建設再生水廠、海水淡化廠....等;或是企業購買循環水設備、再生水設備,將同一批水重復利用。

相關水資源廠商就能受惠此需求,他們銷售的產品或業務眾多,大概可將他們4大類較好理解,分別是材料類、設備類、工程類、代操作類

銷售材料的毛利率相對會高一些,而銷售其他產品或承攬工程則因競爭者較多,毛利率相對低,除非該產品非常具有競爭力,毛利率才能提高。

至於有哪些公司、相關的業務是什麼、佔比多少,可以加入我的LINE群查看表格。

加入LINE群,查看水資源產業公司業務列表,點我加入

根據政府目前規劃,再生水廠的成長性大約在1~2年後達高峰,後續則由海水淡化廠延續成長動能,另外還有來自企業的環保需求,也是長期成長動能

以上就是水資源產業的長期成長潛力、及成長驅動力。

歡迎觀看影片版本,內有實際操作示範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