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改革加速衝擊全球製藥巨頭:藥價被砍38%至85%,為何市場認為影響有限?後續關注重點是什麼?

2025年11月27日 07:5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藥價改革加速衝擊全球製藥巨頭:藥價被砍38%至85%,為何市場認為影響有限?後續關注重點是什麼?
美國總統川普傾聽聯邦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主任Mehmet Oz發言。該活動由川普主持,宣布與禮來製藥(Eli Lilly)及Novo Nordisk達成協議,將下調GLP-1類減重藥物的價格。地點為美國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攝於2025年11月6日。REUTERS/TPG

2025年11月2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藥價議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製藥業的經營環境。隨著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強勢推動壓低處方藥價格,並配合拜登任內立法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美國藥價改革進入具體執行階段,影響力迅速擴散至跨國藥廠與國際資本市場。

發生什麼事?有兩個政策雙重夾擊:川普+《降低通膨法案》聯手施壓藥價

美國藥價向來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引發多年爭議。2022年通過的《降低通膨法案》給予聯邦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新權限,得以每年與藥廠針對特定藥品進行價格談判,率先影響的為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受益人。這一機制已於2025年進入實質執行階段,成為壓低藥價的制度性工具。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亦加碼施壓,於2025年5月簽署行政命令,啟動「最惠國價格(Most Favored Nation, MFN)政策」,要求將美國藥價與其他國家的最低價格接軌。此舉進一步打擊長年依賴高價策略的跨國藥廠營收與利潤。

大藥廠受波及:15款藥物率先被砍價

CMS於本週公布首批15款納入談判的藥物名單,並揭露2027年起的新價格。其中包括:

  • Novo Nordisk旗下暢銷藥semaglutide(以Ozempic用於糖尿病、以Wegovy用於減重):將從$959下調至$274,降幅達71%

  • Teva Pharmaceutical的亨丁頓舞蹈症藥物Austedo:降幅38%

  • AbbVie(ABBV-US)Linzess(腸躁症藥物)與Vraylar(躁鬱症藥物):分別下調75%與44%

  • AstraZeneca(AZN-US)的抗癌藥Calquence:降幅40%

  • GSK(GSK-US)的肺病藥TrelegyBreo:降幅分別為73%與83%

整體而言,此輪降價涵蓋範圍廣泛,折扣幅度介於38%至85%,預估每年可為美國政府節省約85億美元,約較近年同期支出下降36%。

CMS副署長Chris Klomp表示:「無論是透過《降低通膨法案》還是川普的最惠國價格政策,這都是一場嚴謹而公平的價格談判。」

藥廠態度分歧:有的接受、有的反彈

對於政策帶來的壓力,藥廠回應不一。GSK表示支持與政府合作,稱「相信Trelegy與Breo的價值,願與CMS持續合作」。相較之下,Novo Nordisk則表達強烈不滿,批評「政府定價機制並未真正讓病患負擔減輕,反而可能導致保險保障減少與保費上升」。

Novo更指出,《降低通膨法案》對藥廠研發創新構成威脅,並已部分影響公司高層變動。

影響有多大?美國是關鍵市場

美國市場在全球藥廠營收中占比極高:

  • Novo Nordisk:2025年前九個月有56%的總銷售來自美國

  • AstraZeneca42%

  • GSK52%

根據2024年RAND研究,美國的處方藥價格平均是其他富裕國家的3倍。這也解釋了為何歐洲藥廠即便身處不同國家,仍被迫積極因應美國藥價改革的影響。

為了因應政策風險,AstraZeneca正規劃再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掛牌,希望改由美國資本市場籌措資金,同時也象徵對美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其他藥廠則透過投資美國在地製造、與政府協商降價方案等方式,試圖降低關稅與政策風險。

利空出盡的兩大原因

根據多家華爾街分析機構最新評估,此次高達85%的藥價下調幅度,實際衝擊「較預期溫和」,多數財務影響已提前反映在企業財測與市場股價中。

Barclays策略分析師Emily Field表示:「雖然今年降幅略高於去年,但整體來說沒有什麼意外。」

Bernstein也指出,此次15款藥物中,其中有5款預計將於2027年前轉為仿製藥(Generic),這些藥物的價格本來就被市場預期到會降價,所以這次措施對企業長期營收的衝擊將更為有限。甚至可能還會因價格降低,延長品牌藥的使用週期,提高整體銷量

分析機構一致認為,Novo、AstraZeneca與GSK的預測中早已納入降價影響。Novo日前表示,即使今年實施降價,對全球營收的影響僅為個位數百分比,估算損失約60億丹麥克朗(約9.3億美元)

展望: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

雖然《降低通膨法案》的定價談判機制逐漸常態化,但投資人與藥廠更關注川普的最惠國價格政策(MFN)後續發展。分析師指出,若美國政府進一步推動與國際藥價接軌,可能對藥廠營收造成結構性衝擊。

下一批將進行談判的15項藥品名單,預定於2026年2月1日公布,將成為市場下一個觀察重點。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生技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