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積極推動污水處理轉為沼氣發酵的政策,預計投入23億元,目標在2032年完成150座污水處理能源化場域,這對日勝生(2547-TW)旗下日鼎水務而言,無疑是一項潛在的轉型契機。日鼎水務已接管15萬戶污水處理,並進行污水回收與處理,同時也支持桃園水資源系統建設,總投資金額高達164億元。因此,日勝生(2547-TW)能否有效抓住政策紅利,將污水處理轉型為沼氣發電,並克服相關挑戰,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日勝生集團簡介
環境部推動沼氣發酵政策,對深耕水資源處理的日勝生集團而言,特別是旗下負責水務的日鼎水務,無疑是轉型契機。
日勝生(2547-TW)集團業務多元,涵蓋建設營造、循環經濟及樂活養生三大事業體系。
在建設營造方面,日勝生以住宅開發為核心,同時也涉足商業不動產及公共工程建設。近年來,集團積極拓展循環經濟事業,透過旗下日鼎水務及寶鼎再生水等子公司,投入水資源處理及再生利用領域。此外,日勝生也跨足樂活養生事業,提供銀髮族健康照護及休閒養生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日勝生集團在水資源處理領域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及經驗。日鼎水務已接管15萬戶污水處理,並貢獻桃園公共下水道接管率約六成以上,優於台灣平均水準。
旗下寶鼎再生水則在桃園北區建置再生水系統,自2024年9月起每日供應南亞塑膠8000CMD再生水,同年10月起再提供中油桃園煉油廠1萬CMD再生水。「寶鼎再生水系統採用OOO先進技術,確保出水水質符合工業用水標準」。
這些實績不僅顯示日勝生在水資源處理技術及營運管理方面具備堅實能力,更突顯其在再生水供應市場的關鍵地位。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政策推動下的潛在機會
環境部計畫投入23億元,目標於2032年完成150座污水處理能源化場域,推動沼氣發酵政策。
若日勝生能成功爭取到10%的市佔率,將為其帶來2.3億元的潛在營收,有助於其加速拓展綠色能源事業。
面臨的挑戰與因應策略
儘管沼氣發酵具有諸多優勢,但在實際推動過程中仍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技術轉型成本可能較高,需要投入額外的資金進行設備更新及技術升級。
其次,相關法規限制及補助政策皆可能影響沼氣發電的效益,例如沼氣發電的躉購費率(政府或電力公司向再生能源發電業者購買電力的固定價格)、沼氣的品質標準等。為克服法規限制的挑戰,日勝生可積極爭取政府補助及優惠政策,例如環保署針對沼氣發電設備提供的[%假設性數據]投資抵減,降低技術轉型成本。
再者,沼氣發酵過程中可能產生異味等問題,需要加強環境管理,以避免對周遭居民造成影響。為了解決異味問題,日勝生可導入先進的除臭技術,例如採用[假設性技術名稱]生物濾池除臭系統,減少異味對環境的影響。此外,加強與學術界及研究機構的合作,例如與OOO大學合作開發[假設性技術名稱]高效沼氣發酵技術,提升沼氣發酵技術水準。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應重點追蹤的指標
日鼎水務沼氣發電計畫的進度:關注日鼎水務是否能順利取得沼氣發電的相關許可,並開始實際營運。具體而言,可追蹤其年度發電量是否達到500萬度,以及沼氣發電業務是否貢獻1億元營收,這將是評估日勝生綠色能源轉型成效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