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市場還沉浸在AI科技股的狂歡派對時,股神巴菲特卻悄悄地調轉船頭,做出了令市場震驚的決定——他不僅再度減持了曾經的「第一重倉股」蘋果,更反手將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重重地押注在看似傳統的房地產與鋼鐵產業上。
這場驚人的資金大挪移,究竟是股神嗅到了AI泡沫的危機,還是他早已看到了下一波財富浪潮的起點?「美股夢想家」施雅棠為我們深度拆解了巴菲特13F報告背後的精密佈局,原來,這一切都圍繞著即將到來的「降息劇本」。
一、重押房地產股 - 豪賭「降息」的第一槍
「為什麼是現在佈局建商股?」施雅棠分析,巴菲特此次大舉買進美國最大建商D.R. Horton和Lennar,其核心邏輯非常清晰:押注聯準會(Fed)的降息循環。
-
痛點即是買點: 過去兩年,美國在暴力升息下,房貸利率一度飆升至駭人的7-8%,購屋壓力堪比台灣的好幾倍,導致房市急凍,建商股股價也長期受壓抑,估值處於相對低檔。
-
催化劑即將到來: 如今,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最快將於9月啟動降息。「一旦降息,房貸利率就會下降,買氣自然會提升,」施雅棠指出,這對建商的獲利將是直接且強大的刺激。
巴菲特正是在這個「最壞情況已過,利多即將發生」的轉折點提前卡位。施雅棠更透露,他自己也已跟單佈局,買進了專攻金字塔頂端客群、較不受景氣影響的「豪宅建商」Toll Brothers。
二、加碼鋼鐵股 - 押注「美國製造」的長期國策
除了房地產,巴菲特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動作是加碼美國最大鋼鐵公司Nucor。這一步棋,看的是更宏大的國家級戰略。
-
關稅保護傘: 川普政府對各國鋼鋁產品課徵重稅,大幅削弱了進口鋼材的價格優勢,讓Nucor等美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力顯著提升。
-
基建與設廠需求: 在「美國製造」的大旗下,從半導體廠到電動車廠,全球供應鏈正斥資數千億美元回美設廠,這些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都離不開最核心的原物料——鋼鐵。
施雅棠認為,巴菲特投資Nucor,正是看好在政策保護與龐大內需的雙重加持下,美國鋼鐵產業將迎來長期的結構性榮景。
結論:股神不是不看好科技,而是更懂「價值」與「時機」
那麼,賣掉蘋果,就代表股神看壞AI嗎?「這不代表他不看好科技股,而是他對於傳產股比較有把握。」施雅棠做出結論。
巴菲特的動作傳達了三個重要訊息:
-
堅守能力圈: 他承認科技股超出他的理解範圍,因此選擇在他最擅長的領域尋找機會。
-
居高思危: 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的現金水位已來到歷史新高的3000多億美元,顯示他認為當前市場估值偏高,正儲備子彈等待下一次大跌。
-
逆向佈局: 他總是在市場冷落、基期低迷,但未來催化劑清晰可見時進場。
對一般投資人而言,我們或許無法像巴菲特一樣手握千億現金,但可以學習他的智慧:在市場狂歡時保持一分清醒,並開始思考,當降息的潮水湧來時,哪些被市場暫時遺忘的價值股,將會是下一個被推上浪頭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