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飛機製造巨頭波音 Boeing (BA-US)再次面臨勞資緊張局勢。當地時間 8 月 4 日午夜,來自國際機械與航太工人工會(IAM)第 837 區、超過 3,200 名負責戰機與無人機組裝的技術工人正式發起罷工,對象是位於密蘇里州聖路易地區的波音防衛製造廠。
這次罷工,焦點不只是薪資談判,更牽動波音在國防領域的交付進度,尤其是新一代 F-47A 戰機的生產計畫,可能因此面臨變數。
勞方:國防第一線工人應獲應有回報
根據工會說法,波音最新提出的四年合約包括 20% 的薪資調漲、5,000 美元簽約獎金,以及額外的休假和病假天數。不過工會認為,這份提案仍不足以反映工人長期以來的貢獻與專業價值。
「我們的會員每天組裝國防戰機,是美國國安體系的重要一環,他們應該得到真正公平的待遇。」IAM 第 837 區代表 Tom Boelling 表示。
波音則表示遺憾,並強調這份合約的平均薪資增幅可達 40%,是對工會成員最有誠意的提案之一;防衛部門副總也強調公司已啟動應變計畫,將盡力確保關鍵製造流程不中斷。
重演2024商用機罷工縮影?
2024年那場為期近兩個月的大罷工,最終迫使波音讓步,簽下包含38%薪資調整與加強福利的四年期新約,並一度對其財報、股價與交機造成重大影響。
雖然此次防衛部門罷工的員工數量遠不及去年商用機部門那場波及 33,000 人的大規模抗爭,但這次發生的時間點格外敏感。
目前波音正加緊擴建其 St. Louis 廠區,準備承接新一代 F-47A 戰機的生產任務,該機型是波音今年取得的美國空軍大單,罷工一旦延長,可能會打亂原本已緊湊的交機時程,也為整體國防供應鏈投下變數。
小規模罷工、大格局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國防製造不同於商業航空業,其交付延誤可能影響國安時程與預算分配,加上當前美國軍事部署趨於緊張,主管機關勢必將介入勞資雙方溝通。
雖然這場罷工目前影響人數有限,但其象徵意義重大,波音防衛部門正是公司重要的營收支柱之一,也是穩定投資人信心的關鍵。如何迅速安撫工會、維持產線穩定,將考驗波音的協商能力與危機處理。
另一方面,波音近期在民航業務上的飛安與監管困境仍未完全平息,如今再爆防衛端勞資紛爭,將使市場信心進一步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