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未來科技館開展 國科會:半導體、AI優勢讓台灣成為機器人重要供應鏈

2025年10月16日 17:06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2025 未來科技館,今 (16) 日起於世貿一館登場,開幕首日以「智慧機器人論壇: 台灣未來的關鍵賽道」為題,匯聚頂尖專家,聚焦人形機器人等議題。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台灣在半導體及 AI 硬體製造業已具領先地位,精密機械產業亦有紮實基礎,也奠定了發展機器人產業的良好根基,讓台灣成為全球機器人的重要供應鏈。

此次由國科會攜手中研院、教育部、衛福部及運動部策劃的未來科技館,聚焦人形機器人、人工智慧感知、控制模擬及跨域應用,探討智慧機器人融入醫療、工業與日常生活場域應用議題,為台灣產業發展開拓新契機。

吳誠文致詞時表示,智慧機器人是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重大關鍵,也是全民智慧生活圈的基礎,包括行政院今 (2025) 年核定推動「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回應社會需求並創造内需市場,讓 AI 機器人的應用,真正走入社會與民眾的生活中。

吳誠文指出,智慧機器人應用無論在醫療照護、餐飲旅宿、物流巡檢、交通運輸或農林漁牧等民衆與產業各層面的需求,都希望透過跨部會及產學研界的共同努力,以解決人力不足,甚至完成人力難以完成的任務,讓智慧機器人與人機協作,開啟台灣產業發展新賽道

國科會表示,首日論壇邀請德、日、美,共 3 國學者,討論機器人發展策略與關鍵技術。由德國機器人研究院教授 Tamim Asfour 領導的 H2T 團隊,開發出 ARMAR 人形機器人,會中討論從工業維修逐步延伸至生活照護,實現人機協作的落地應用; 日本早稻田大學專家 Atsuo Takanishi 聚焦雙足步態與動態控制技術,並分享其在醫療輔助與人機互動領域的成果。

現任輝達 (NVIDIA) 首席研究科學家 Stan Birchfield 則剖析電腦視覺與即時感知技術,結合 AI 與高效能運算, 為人形機器人安全自主運作奠定基礎; 史丹佛大學教授 C. Karen Liu 介紹先進的模擬與控制演算法,說明如何讓機器人逼真模擬人類動,加速在醫療與日常場域的應用; 論壇壓軸由台大教授傅立成與專家共同討論「以 AI 驅動機器人創新: 全球發展趨勢與台灣的戰略角色」。

國科會表示,未來科技館 3 日的展覽,首日以智慧機器人趨勢論壇開幕,明 (17) 日則有運動數據創新與跨域融合論壇,18 日有「AI 未來式」之創新應用技術發表會,ICTGC 獲獎團隊創新技術發表,全面展示涵蓋智慧醫療、邊緣運算、生成式 AI、半導體製程及各類創新應用,讓科技從研發實驗延伸至實際生活與產業應用,展現台灣在全球科技舞臺上的研發實力與創新能量。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國科會
AI
半導體
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