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不到 1% 回收率,技術突破能否改變困境?

2025年09月15日 14:0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中國近年限制稀土出口,衝擊西方製造業鏈(相關文章),迫使美國加快建立本土「礦到磁體」的供應鏈,像是美國國防部直接入股 MP Materials (MP-US)(美國唯一稀土礦營運商),並為其產品提供底價保障(相關文章)

除了開採新礦,回收廢棄物中的稀土正成為一條關鍵出路。儘管目前稀土的回收率不到 1%,但新技術的出現,正讓這個領域迅速升溫。

技術進展帶動回收產業

稀土回收過去受制於技術與成本,拆解磁體馬達並提取稀土元素往往耗時耗能,加上稀土濃度過低,使得回收不具經濟效益。例如汽車報廢後,銅與鋁會被回收,但磁體中的稀土則常在鋼廠熔煉過程中流失

近期多家公司宣稱已突破瓶頸:

🔶加拿大 Cyclic Materials 今年 6 月宣布在安大略投資 2,500 萬美元建廠,每年處理 500 公噸含磁體廢料,並已與共享單車業者 Lime 及英國汽車拆解公司 SYNETIQ 簽署供料合約。該公司技術不僅能回收稀土,還能提取銅等金屬,再送至嘉能可 Glencore (GLEN-UK) 位於魁北克的冶煉廠精煉。

🔶美國 American Resources (AREC-US) 旗下的 ReElement Technologies 則在印第安納工廠推動色層析法(chromatography),能從廢棄磁體與鋰電池中分離金屬。該方法號稱能節省 75% 能源,並減少 70% 碳排放,公司近日更獲得美國國防部 200 萬美元資助。

🔶另一個跨國合作計畫則由 Western Digital (WDC-US)、Microsoft (MSFT-US ) 及 Critical Materials Recycling 參與,利用美國能源部所開發的無酸溶解技術(acid-free dissolution technology),從微軟資料中心退役的硬碟中回收稀土。

🔶美國唯一稀土礦運營商 MP Materials 也透過與 Apple (AAPL-US) 的 5 億美元合作,跨足回收業務(相關文章)

清潔能源推升需求

雖然回收產業才剛從試驗邁向商業化,但成本遠低於新礦開採與初級冶煉,且投產速度更快。隨著西方尋求擺脫中國供應,回收與開採兩股力量都將缺一不可。

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與混合動力車輛所需的稀土磁體數量增加約五倍,風力發電機也高度依賴磁體。麥肯錫預估,全球永久磁體需求在未來十年將增加三倍,核心稀土元素(釹、鏑、鐠、鋱)的用量,將從 2022 年的 5.9 萬噸增至 2035 年的 17.6 萬噸

供需缺口與「都市礦山」

根據目前已宣布的開發計畫,至 2035 年全球磁體用稀土供給將落後需求 6 萬噸,約等於缺口 30%。雖然中國不公布相關預測,但仍透過配額制度主導產量,意味著未來十年中國可能仍是填補缺口的主要來源。

不過,回收廢料正逐漸成為另一個重要來源。麥肯錫估算,到 2035 年全球稀土廢料將包括 4 萬公噸前端廢料與 4.1 萬公噸後端廢料。前者多集中於中國,但後者則分布廣泛,稀土磁體的廢料來源也將從消費電子中的小型磁體,逐步轉向電動車與風機中的大型磁體。這些「都市礦山」若能有效開發,將有助西方建立自主供應鏈,支撐能源轉型所需。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稀土
中國
美國
回收
金屬回收
關鍵礦物
關鍵金屬
Microsoft
微軟
Apple
加拿大
能源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