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4.12.18

鴻海(2317)向Nissan提出收購遭拒,顯示日本企業對外資的保守心態

圖片來源:Reuters/TPG

2024年12月1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外媒報導,鴻海(2317-TW)向日產(Nissan)提出控股提議,計劃借此進一步深化其電動車布局,但這一提案已經被日產明確拒絕。

日產的態度則次表明了日本汽車業對外資進一步參與保持謹慎立場。

日產近幾年財務表現不佳,尤其在中國與美國這兩大關鍵市場中銷量下滑。光是2024年第二季度,日產的利潤就比去年同期暴跌85%。隨著市場需求疲軟及生產成本上升,日產已經陷入現金流壓力,去年更宣布削減26億美元的成本計劃,包括裁減9,000個工作崗位與關閉部分生產線。

鴻海的野心與策略

鴻海近年不斷進軍電動車市場。從推出MIH開放平台,到和美國Fisker以及台灣裕隆合作,再到計劃在印度和泰國建電動車工廠,鴻海一直在努力把自己在電子製造領域的成功經驗延伸到汽車業。這次試圖收購日產,顯然是想更進一步掌控電動車供應鏈的重要一步。

一旦成功,鴻海將能快速獲得日產在內燃機與電動車製造方面的專業技術,並借助日產的全球市場資源,為鴻海的電動車業務增添重要籌碼。

日產的審慎考量

然而,日產方面的拒絕並不令人意外。近來,日產正積極與本田汽車(Honda)進行談判,探索更深層的合作關係,包括成立控股公司甚至全面合併。這樣的合作模式顯然更符合日產長期利益,特別是在財務與技術整合方面。

此外,對外資的戒備心態也是日產拒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之前,日產長期依賴法國雷諾集團作為主要股東,雷諾持有日產約43%的股份,但雙方在管理與戰略方向上的矛盾頻發。例如,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醜聞事件不僅動搖了企業信心,也引發了對雷諾過度干預的批評。

這些內部問題使日產在尋求新合作夥伴或整合資產時,考慮出售部分業務以減少對外部股東的依賴。

因此,鴻海的控股提議很可能會引發類似的爭議,也被視為日產拒絕的主要原因之一。

鴻海的挑戰與機會

業界認為,儘管此次遭拒,鴻海在電動車市場的野心不會因此減弱。業內分析指出,鴻海可能會重新調整策略,轉向與中小型車企或新創品牌合作,以降低收購大型車企的風險。鴻海MIH平台的開放特性,也使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擁有一定競爭優勢。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