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
中國9月稀土出口量大幅下滑,為連續第三個月下降,顯示出口環境持續趨緊。此外,上週中國宣布新的稀土出口與技術管制於政策。
稀土出口量創七個月新低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資料,9月稀土出口量為4,000.3公噸,較8月減少30.9%,為2月以來最低水準。前九個月累計出口量達48,355.7公噸,仍較去年同期增加13%。自中國4月啟動出口限制以來,稀土出口在6月曾創下歷史高點,但此後連三個月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9月出口驟減可能引發外界對中國與歐美此前「增加出口以緩解供應」協議的疑慮。Trivium China 關鍵礦物研究主管 Cory Combs 表示:「最明顯的問題是中國是否特別對美國或歐盟限制出口。我懷疑這不是單一因素導致,而是多重原因交錯,真正的情況要等國別數據公布後才能確認。」
中國目前生產全球超過九成的稀土與稀土磁體。這17種稀土元素被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飛機引擎及軍事雷達等高科技領域。稀土出口波動幅度原本就大,完整的數據預計將於10月20日公佈。例如,儘管7月和8月稀土出口總量下降,稀土磁鐵的出口量卻上升(相關文章)。
出口限制擴及五種中重稀土
中國商務部於10月9日宣布,將五種新稀土元素及相關材料納入出口管制清單,包括鈥(holmium)、鉺(erbium)、銩(thulium)、銪(europium)及鐿(ytterbium)。新規自11月8日生效,並擴大審查涉及國防與晶片製造用途的企業。
這些元素多為銀白色或銀灰色金屬,具有核能、醫療與光纖等多重應用:
⏺ 鈥(Holmium):可用於磁體、半導體、雷射手術與核反應爐控制棒。
⏺ 鉺(Erbium):常見於光纖通訊與紅外線技術;氧化鉺可製作吸收紅外線的玻璃。
⏺ 銩(Thulium):用於X光設備、雷射技術與微波陶瓷材料,具抗偽螢光特性。
⏺ 銪(Europium):最具反應性的稀土元素,應用於核反應爐控制棒與醫療螢光影像。
⏺ 鐿(Ytterbium):可作為X光輻射源與核醫用途,也用於催化劑與量子電腦。
中國商務部同時指出,涉及國防用途的出口申請將不予批准,而與先進半導體或人工智慧相關的申請將逐案審查。韓國產業部表示,正與中國磋商以降低對三星電子 (005930-KS) 與SK海力士 (000660-KS) 等記憶體製造商的影響。
技術與設備出口同步受限
除了限制出口項目外,中國也同步擴大管制範圍,納入使用中國技術與原料的外國企業。若外國企業使用中國設備或原料製造稀土產品或磁體,也需取得中國核准,相關規定將於12月1日實施。
根據新規,若產品涉及14奈米以下晶片、256層以上記憶體晶片或具軍事應用的人工智慧研發,出口許可將被拒絕。這些條件與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半導體出口規範相似。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分析師 Neha Mukherjee 表示,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友的供應鏈正出現結構性分化,中方將進一步在地化稀土價值鏈,而美歐則加速建立各自的供應體系。
中國自2023年底起陸續禁止出口稀土磁體製造技術與冶煉技術,並將電池製造設備、鎢、銦、鉍、碲及鉬等金屬納入出口管制。中國在2024年底禁止對美出口銻、鍺與鎵,並於2023年10月擴大人造石墨出口限制。
加速尋找替代供應
中國的出口審核制度已在今年4月引發全球短缺,部分汽車廠因此暫停生產(相關文章)。雖然新政策承諾「將採取多項便利化措施」以加快審核,但中國官方同時明言會拒絕軍工用途並嚴查高階晶片相關出口。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將如何在國際上執行新規,但若企業違反出口法規,可能面臨罰款或刑責。對依賴中國材料或設備的外國廠商而言,若未符合規定,恐遭中方供應鏈切斷。這一風險可能進一步推動美國與歐洲加速稀土供應鏈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