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自4月3日起,對進口汽車與輕型卡車徵收25%關稅,此舉對日本與南韓兩國的經濟構成嚴峻挑戰。
由於汽車產業在這兩個亞洲主要經濟體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因此關稅的影響恐怕遠超個別車廠,將對整體產業鏈與經濟增長產生連鎖效應。
日本汽車產業不僅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更透過Toyota等企業的年度勞資談判,影響全國薪資水平的調整。
整個汽車供應鏈包含多達6萬家企業,直接或間接創造超過500萬個就業機會,占全體勞動人口的8%,根據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的資料,汽車產業為維繫日本內需與出口的重要引擎。
南韓的情況同樣嚴峻。汽車及零組件合計占出口總額的14%,其中約半數銷往美國。汽車產業不只是最大雇主之一,也是關鍵的出口產業,對經濟增長有直接影響。
若關稅導致出口下滑,可能拖累整體貿易表現,並對當地消費與內需信心產生負面效果。
供應鏈與外資佈局受擾,區域競爭力下降?
此次關稅措施亦可能重創汽車供應鏈佈局。日本與南韓企業多年來將部分生產轉移至墨西哥等低成本地區,再出口至美國市場。
根據墨西哥汽車工業協會資料,2023年墨西哥出口至美國的輕型車中,Nissan占比達10%,為亞洲車廠之最。
然而,新關稅不僅針對直接出口車輛,也可能擾亂這類跨國生產與物流模式,進而提高營運成本、壓縮利潤,並削弱日本與南韓車廠在全球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此外,日本是美國最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之一。若雙邊經貿關係緊張升高,恐影響企業對未來投資計畫的信心與部署,進而牽動兩國之間的資本流動與技術合作。
消費信心與就業前景惡化,恐引發內需疲軟?
對民眾而言,關稅可能引發就業不安與消費信心下滑。汽車產業長期以來是日本年輕人求職首選,如今面臨不確定性,年輕族群恐轉向觀望,拖累整體勞動市場活力。
南韓也面臨類似問題,若汽車生產與出口縮減,勢必牽動相關就業、薪資與區域經濟發展。例如,Hyundai在當地的地位使其影響遍及家庭收入與消費能力,一旦受到關稅衝擊,將對民間消費構成抑制。
總體而言,這項關稅政策不僅是貿易問題,更是對亞洲主要經濟體結構性穩定性的挑戰。其影響將滲透至GDP成長、就業市場、外資佈局與消費信心等多個層面,需高度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