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1970年代以來建立的家用與工業設備能效標準,不僅為消費者節省鉅額電費,更在減緩氣候變遷與改善空氣品質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然而,川普總統於2025年4月9日公開表示,計劃廢除多項既有能效標準,聲稱此舉將恢復美國人的「選擇自由」,並強調其可以繞過法定的公告與意見徵詢程序,直接變更規範,引發爭議。
事實上,這些能效規範自1974年由加州率先實施,至1987年聯邦政府首次設立全國性標準,涵蓋冰箱等13種家電產品,之後逐步擴展至超過70類設備。根據美國能源部資料,截至2024年,這些產品約佔家庭用電的90%、商業建築的70%、以及工業用能的30%。僅2024年一年,現有能效標準便為美國消費者節省達1,050億美元,平均每戶省下約576美元的能源支出。
更重要的是,這些標準預計可在30年間減少約20億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1,500萬輛燃油汽車在同期的碳排放量。此外,減少對化石燃料電廠的依賴,也帶動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與汞等有害污染物排放下降,對公共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根據2024年6月YouGov民調,60%的美國民眾支持強化家電能效標準。這項政策更歷來獲得跨黨派支持,1987至2007年間,超過四分之三的標準由國會立法通過,並由雷根、老布希與小布希三任共和黨總統簽署。即使在地方層級,至2024年已有18個州針對22種產品自行制定能效規範,包括電腦與電視等未受聯邦監管項目。
然而,自2008年起,能效標準的強化趨勢愈發受到執政黨色彩影響。歐巴馬政府期間曾頒布歷來最嚴格的商用空調與暖氣設備標準,預計可為企業節省1,670億美元。而川普於首任期中則暫停更新標準;拜登總統上任後重新推動改革,包括逐步淘汰白熾燈泡與針對暖爐、熱水器與冰箱的新標準。但川普於2025年回鍋執政後,隨即撤銷或延後多項拜登時期的標準,包含針對電動馬達、吊扇與除濕機的規範,並表示此舉將「砍掉繁文縟節,降低價格,還消費者選擇權」。
其中,對天然氣設備的限制尤具爭議。拜登政府試圖推動從瓦斯爐、瓦斯暖氣與瓦斯熱水器轉向電器替代品,不僅因其更節能,也為避免瓦斯燃燒釋放的室內空氣污染。然而轉換成本高昂,加上消費者與天然氣產業反彈聲浪強烈。2025年4月初,共和黨主導的國會已正式推翻天然氣熱水器的新規。
儘管部分標準遭撤銷,多數聯邦與全部州級標準仍持續生效。在節能減碳成效明確且公眾支持度穩定的背景下,未來能效標準政策的走向,將成為美國環保、產業與能源政策交織下的重要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