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台泥 (1101) 轉型受挫?高雄電池廠大火吞164億,卻同時打入NASA供應鏈

2025年08月26日 11:2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台泥

台泥 (1101-TW) 邁入百年之際,傳統水泥市場成長趨緩,中國需求低迷,本業壓力加大。公司一方面透過政策保護與海外布局維持穩定,一方面則跨足再生能源與電池產業,尋求新成長動能。

多角化發展

台泥推動國際布局,跨入再生能源、儲能、鋰電池及循環建材等新領域。台泥目前已在 14 個國家布局,涵蓋 11 種產業,員工來自 47 個國籍,版圖已超出傳統水泥業的範疇。

在本業上,台泥仍維持一定韌性。台灣市場因 7 月 28 日起財政部對越南水泥課徵反傾銷稅,出貨與市佔率可望回升;但中國需求持續疲弱,法人對前景態度保守。相較之下,歐洲與非洲事業在併購帶動下逐步成為營收支柱。

在歐洲,子公司 Atlante 透過演算法優化綠能充電站配置,提升電網穩定性。在葡萄牙,Cimpor 與英國科技公司 FIZIX 合作,導入感測器系統進行即時監控,達到節能與風險控管。這些實驗場域正逐步形成跨國營運體系,但實際成效仍在發展中。

轉型挑戰並存

今年 7 月,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高雄廠於今年7月發生火災,造成約164億元損失。由於保險理賠上限為 30 億元,實際可理賠金額僅約 22.65 億元,台泥持有三元能源 78.16% 股權,因此在合併報表中認列約 110 億元損失。幾乎等同去年全年獲利。

火災發生在電池事業接單擴產之際,訂單已排到 2026 年,需求量更是現有產能的兩倍。此次事故導致產能與成長前景受挫,公司雖啟動南科廠支援並加速海外 OEM 與設廠,但短期挑戰不小。為穩定供應,公司已加速啟用南科廠第三條備用產線,並由合作夥伴接手生產 Molicel 第一代產品。

NASA 供應鏈合作

然而,火災並未動搖台泥在國際電池市場的地位。旗下品牌 Molicel 電芯近期正式切入 NASA 供應鏈,成為 KULR Technology Group (KULR-US) 無人機專用電池系統的合作夥伴。

KULR 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系列為 KULR ONE 能源儲存平台,包含用於太空任務的 KULR ONE Space、軍事應用的 Guardian 系列,以及應用於儲能電網的 KULR ONE Max。在航太領域已是 SpaceX、Blue Origin 等航太公司的供應商。

在研發與製造能力方面,公司在美國設有三個營運設施。聖地牙哥設施具備全自動電池測試線,是唯一符合 NASA WI-037 標準的自動測試系統;位於德州韋伯斯特的新廠於 2024 年 2 月落成,面積達 17,560 平方英尺,靠近 NASA 強森太空中心,支援工程設計、雷射焊接、CNC 加工與大規模 TRS 製造;而位於 San Leon 的測試設施則計劃於 2024 年第二季整併至該德州總部,以整合熱失控卡路里檢測、破壞性測試與 SafeCase 驗證等高階測試能力。

此次新款無人機專用電池系統 KULR ONE Air(K1A)將採用 Molicel 電芯,預計於今年第四季量產,應用於航太與高階軍用領域。KULR 的產品同時採用美國 Amprius (AMPX-US) 的高能量密度電芯與台灣 Molicel 的高功率、安全性能電芯,凸顯 Molicel 在高功率與安全性能上的定位。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預估,全球無人機電池市場至 2030 年將達新台幣 765 億至 1,424 億元,軍用與高階商用領域是主要成長動能。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水泥
電池
電網
建材
能源
儲能
無人機
CBAM
再生能源
環保
低碳水泥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