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特斯拉(TSLA-US)雖然仍是全球電動車龍頭,但在中國市場正面臨來自比亞迪(BYD)、小米(Xiaomi)、理想(Li Auto)等本土品牌的強力挑戰。為了鞏固市占率,特斯拉計劃推出更低成本的 Model Y,並選擇在上海工廠生產,以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提升本地市場競爭力。
中國市場競爭加劇,特斯拉壓力倍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也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然而,隨著本土品牌崛起,特斯拉的市占率逐年下降。數據顯示,特斯拉在中國純電市場的佔有率,已從 2023 年的 11.7% 降至 2024 年的 10.4%,顯示市場競爭正快速擠壓特斯拉的空間。
Model Y 雖然在 2023、2024 年穩坐中國最暢銷車款的寶座,但隨著國內車企加快新品發佈、調整售價,特斯拉也開始感受到壓力。以小米為例,其 2024 年 4 月推出的 SU7 轎車,短短幾個月內銷量就超越特斯拉 Model 3,讓市場大感驚訝。而小米即將推出的 YU7 跨界 SUV,更被視為 Model Y 的直接競爭對手,預計將進一步搶奪市場份額。
新戰略:降低成本 20%,打造更具競爭力的 Model Y
內部代號「E41」的這款低價版 Model Y,將在上海工廠生產,計劃於 2026 年正式量產。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款新車的生產成本將比目前的 Model Y 至少低 20%,讓特斯拉能夠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吸引更多中國消費者。
除了推出低價版 Model Y,特斯拉還計劃擴展車型選擇,例如推出六座版 Model Y,以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這代表特斯拉正在調整策略,從過去的「價格戰」轉向「產品多樣化」,試圖透過更多選擇來穩固市場地位。
全球市場轉向,中國成為決勝戰場
特斯拉之所以選擇在中國市場推出低價版 Model Y,除了應對當地競爭,也與全球市場趨勢有關。隨著歐美市場的電動車需求逐漸降溫,特斯拉在歐美的銷量出現疲弱,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然而,中國市場的競爭不僅限於價格戰,技術創新與品牌影響力同樣關鍵。中國本土品牌近年來不僅快速追趕特斯拉,在智能化與成本控制上更具優勢。例如,比亞迪的「海豹」系列、小米的 SU7、蔚來(NIO)的 ET7 等車款,在各自細分市場對特斯拉形成強大挑戰。
此外,中國政府對新能源車產業的補貼與政策支持,也使得本土品牌能以更低的價格推出高規格車款,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這使得特斯拉必須不斷優化成本結構,並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維持其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