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量子競爭升溫】中國成功研發4K低溫離子阱量子電腦系統,鴻海在台灣加速推進2027年原型機目標

2025年11月03日 07:58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全球量子競爭升溫】中國成功研發4K低溫離子阱量子電腦系統,鴻海在台灣加速推進2027年原型機目標
一套離子阱系統於2024年10月8日,在台灣台北舉行的鴻海科技日上展出。Reuters/TPG

2025年11月0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量子計算技術正成為全球科技角力核心,中國官方於2025年7月底宣布,其國內科研團隊已成功開發出4K低溫晶片離子阱量子計算系統,實現關鍵性突破,不僅打破國外壟斷,也建立起完整的自主晶片設計與低溫整合技術能力。該項成就代表著中國在量子核心硬體領域具備與Google、IBM等巨頭正面競爭的實力。

該系統是基於QCCD(量子電荷耦合裝置)架構,為當前最具性能的離子阱量子電腦方案。該架構具備高控制精度與長相干時間(long coherence time)的優勢,使其成為未來可擴展型量子運算的主流候選之一。此次突破的重點在於4K超低溫操作環境與晶片級離子阱整合能力

中國移動也於2025/09/18正式發表自主研發的「無極一號(Wuji No. 1)」離子阱量子計算裝置,具備精準控制100個量子位元(qubits)的能力,躍升為目前國際間具備大規模控制能力的代表性量子裝置之一。

中國的新創公司「華翊量子」也在商業化進展上取得一些成果。該公司成立於2022年1月,由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量子資訊中心(CQI)主任段路明教授創立,目前CEO為姚麟。

華翊量子專注於離子阱架構的量子電腦開發與雲端運算服務,並在2025年推出第二代原型機「HYQ-B100」,具備超過100個量子位元的計算能力,採用首創的高維量子位元陣列架構,大幅提升單系統內量子位元的互聯性與密度,並搭載自有專利的單量子位元定址技術,能實現更高速與高效率的邏輯運算,適用於AI、製藥、通訊模擬等多場景應用。

姚麟表示:「離子阱是目前在性能與成本之間達到最佳平衡的量子架構,極具實用性。」目前該公司業務主要來自科研機構與大型國企研發部門,2024年該領域收入占總營收八成以上,2025年預計全年營收突破人民幣5000萬元,成長數倍。

在台灣,鴻海穩步布局,切入量子戰場

面對中國急起直追,台灣科技製造龍頭鴻海(2317-TW)則以穩健技術路線部署量子戰略。其旗下的鴻海研究院 IonLab(離子阱量子計算實驗室)自2021年12月成立,並於2023年10月正式啟用後,逐步建立量子硬體研發能力,至今已完成第一代刀鋒型離子阱裝置,並進行實驗測試。

林俊達博士領軍的團隊目前正與鴻海C事業群攜手合作,預計於2026年推出第二代離子阱平台,導入晶圓堆疊、精密雷射切割與微組裝等進階製造工藝,以解決離子定位與穩定控制的挑戰。此技術基礎將成為開發原型量子電腦的核心支撐。

鴻海計畫於2026年年中實現2量子位元邏輯運算成果,並在2027年正式推出5至10量子位元可編程量子電腦原型,開放給產官學界進行教育與應用測試,預計初期應用將聚焦於製藥與材料模擬等專業領域。

林俊達指出,全球量子產業呈現百花齊放趨勢,Google與IBM專注於超導量子技術與錯誤修正晶片開發,輝達(NVDA-US)則以CUDA-Q軟體平台為切入點,並開始進行量子硬體投資。與此同時,台灣的「量子國家隊」雖有17個計畫啟動,但針對離子阱技術的資源投入仍相對有限。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量子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