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運算帶來的資料洪流持續推升全球雲端與資料中心對高速光通訊元件的需求,華星光(4979-TW)正成為主要受惠廠商之一。特別是400G/800G光模組升級、1.6T世代逐步醞釀,以及矽光(CPO)應用加速落地,帶動公司在晶粒、光收發模組與高功率雷射的訂單明顯成長。法人指出,華星光正站在資料中心世代升級與AI基礎設施擴張的浪潮中。
這股趨勢已經反映在營收表現上。2025年上半年,華星光展現強勁動能,第2季營收年增35.7%,8月單月年增24.48%,前八月整體年增更達41.45%。
進一步觀察產品組合,公司結構正加速轉向高階元件。2025年第2季主動元件及模組比重達86%,晶粒佔10%且成長最快。法人預估,晶粒業務2025年年增率可望接近296%,營收貢獻上看7.5億元。就產品世代而言,短期仍以400G需求為主,800G預期2025–2026年放量,1.6T則將在2026年起成為新一波成長驅動力。
同時,產業技術也在快速演進。近期,Marvell(MRVL-US)攜手 Lumentum(LITE-US)與 Coherent(COHR-US)成功完成500公里800G ZR/ZR+互操作性測試,顯示可插拔光模組已從短距資料中心擴展至長距應用場景。法人認為,隨著主要客戶積極導入AI新專案,華星光的光主動元件及模組需求有望同步受惠成長。
為了迎接這些需求,公司持續加碼擴產。新無塵室已於2025年3月投產,下半年新廠房與總部四樓無塵室也將陸續完工,全年後段產能規模可望達2024年的4倍,2026年更上看8倍。此舉將有助縮短交期、提升良率,並放大晶粒與CPO代工的營收貢獻。
然而,法人也提醒,華星光在受惠AI與資料中心升級趨勢的同時,仍須面對多項風險,包括產品價格快速下滑、800G與CPO量產時程可能延遲,以及新台幣升值帶來的匯兌衝擊。不過,隨著客戶結構由單一美系CSP擴展至2–3家,營運波動有望趨於平穩。
AI帶動高速傳輸需求狂飆,華星光(4979-TW)2026年展望法人怎麼看?數字已經出來了。
看完整法人數字 ➝https://pro.uanalyze.com.tw/lab/dashboard/lynch-tengrower/3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