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當OPEC+近期再次宣布加速增產計畫時,油價卻沒有迎來預期的反彈,反而繼續走跌,創下近四年新低。
政策面:OPEC+再加速增產,全年減產機制鬆動
OPEC+在5月初的會議中宣布,將自6月起每日增產41.1萬桶,加上先前四月和五月的增量,三個月合計釋出近100萬桶/日原油,占該集團2.2百萬桶/日自願減產總量的44%。
根據內部消息,若違規成員未能改善配額執行,OPEC+甚至可能在11月前完全撤銷這部分自願減產。
這波政策被視為過去三年來最積極的增產行動之一,從表面看,是針對「健康市場基本面」的調整,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場對外與對內的雙重訊號。
動機解析:紀律鬆動與地緣壓力的雙重施力
這次增產行動的核心推手,仍然是沙烏地阿拉伯。作為OPEC+的實質領袖,沙國正以激進釋油手段懲罰違反減產配額的成員,尤其是哈薩克與伊拉克兩國。
另一方面,增產也不脫美國施壓的背景。美國總統川普即將訪問沙國,並多次要求OPEC+協助壓低油價,緩解國內通膨壓力。
在中東軍售與核能協議的交換桌上,沙國自然需要做出一些讓步。這讓這場增產政策既是市場操作,也是外交籌碼。
雖然OPEC+官方強調是基於「健康市場」、「庫存偏低」的判斷,但根據實際數據,OECD原油庫存僅比五年均值低2.5%,顯然不足以支撐「供需緊張」的說法。
市場結果:油價下探、信心流失、需求前景不明
從市場反應來看,這場增產非但未能帶來穩定,反而加劇了油價下行壓力。布蘭特原油價格在消息公布後隨即下跌,顯示投資人對未來原油需求成長缺乏信心。
中國雖在三、四月大幅增加進口,但多屬戰略儲備操作,並非實質需求回升。整體亞洲地區在2025年前四個月的進口量,甚至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8萬桶/日。
加上川普新一輪關稅戰爭引發的運輸、製造業縮手,未來幾個月的石油需求恐怕仍在擺盪。
戰略過渡期的OPEC+,能否找回市場定錨力?
OPEC+當前的增產政策,介於「市場干預」與「地緣博弈」之間,短期內雖可施壓違規者、討好外部盟友,但長期而言卻可能加深市場的不確定性。
在全球能源版圖快速變動、中東局勢緊張與美中經貿角力升溫的交叉點上,OPEC+能否重新贏得市場信任與穩定定價權,仍需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