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 (1305-TW) 今 (21) 日於證交所舉行法說會,由於印度政府近期在化工產品管理政策上有重大轉變,原定今 (2025) 年底,將實施 BIS(印度進口產品認證) 化工品強制認證,在 11 月 12 日發布撤銷 BIS,且一次取消 14 項化工產品類別,讓多數進口 PVC 公司措手不及,預期因國際政治衝突持續升溫,讓印、美 2 國間關稅壓力,以及印度在上游化工原料高度依靠中國等因素造成。
據指出,印度先前提出針對原產於台灣、中、美、日等國的 PVC 徵收反傾銷稅,並實施 BIS 認證,要求 PVC 必須符合管控才能進口到印度。華夏因為很早就通過 BIS 認證,且取得 ADD(反傾銷稅) 稅率幾乎最低,占有優勢,原寄予厚望 2 項新制有助提振華夏產品出口。
但華夏處長吳建興表示,印度工業、經濟目前成長相當快速,對低成本原料需求強烈,BIS 限制也使當地加工業取得原料的成本偏高,印度政府卻最終選擇撤銷 BIS,並提高上游原料的供應彈性。
吳建興強調,BIS 取消方面,據公司了解,是國際衝突加劇,美國對印度課稅 50% 關稅,目前印度仍要和美國談判比較好關稅的優勢,但印度因為材料需求很大,將不利於產業發展,當地的業者正研議向印度政府提出訴訟,希望恢復 BIS 制度。
至於印度當地的 ADD,原先要在 11 月 17 日前決議,但到目前為止印度仍未發布任何延長或執行公告,若未公告可能視為自動延後,針對後續印度政策走向仍具變數,公司會持續關注最新發展。對華夏來說,原本的出口 2 項利多反而回到起點。
華夏表示,目前對明 (2026) 年印度 ADD、BIS 狀況仍不明朗下,全球原料成本都在降低,對華夏降低成本和售價是優勢,加上目前台幣貶值對於出口有利、運價也下滑,對於出口產業是有優勢,公司會利用降低產銷、持續降低庫存的方式因應,將虧損控制降到最低。
根據華夏第 3 季自結財報,稅後淨損 1.03 億元,雖然仍在虧損,但相較去年同期淨損 4.11 億元、前兩季淨損 4.05 億元,虧損已大幅縮小。每股淨損為 0.18 元,也較去年同期虧損 0.71 元縮減。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