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從總資產周轉率去看企業「資產運用效率」是否良好,並且延伸到了利用ROE&ROA來去知道企業運用「整體資產所產生的回報率」,不過ROE是一個綜合性指標,若是無法知道ROE背後的驅動力,就無從判斷企業經營效率是來自:
真正的本業成長?
還是短期的業外收益挹注?
又或是過度使用財務槓桿撐高數字?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會使用到杜邦分析,將ROE拆解成三個關鍵的驅動因子,幫助我們「看穿ROE的結構」。
杜邦分析的公式為:
ROE=稅後淨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這三個因子分別代表:
(獲利層面)稅後淨利率:公司每一元營收能留下多少利潤,反映獲利能力。
(經營層面)總資產周轉率: 公司使用資產創造營收的效率,反映營運效率
(財務結構)權益乘數: 公司動用了多少財務槓桿,反映資本結構與風險偏好
從 ROE 數字「拆解背後的原因」
當我們觀察到一家公司ROE逐年上升時,別急著下定論,他就是好公司。
而是應該要先觀察到杜邦分析的因子拆解,是淨利率提高?還是資產周轉效率變好?抑或是公司的財務槓桿增加?
舉例來說:
如果觀察到CCL龍頭廠商-台光電(2383)的ROE,你會發現2024年相較於2023年成長了近8.5%。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這時候我們可以藉由杜邦分析來進行更進一步的觀察。
透過杜邦分析可以知道,其實台光電的獲利能力、營運績效、財務槓桿這三個面向都有所成長, 這就是一個比較健康的訊號。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那麼舉一個反面的例子,像是近期由於公司每股淨值僅剩下3.23元,可能面臨下市風險的台揚(2314),在財報公布後,隔兩天還沒事,但第三天,市場就開啟了連續跌停模式,一跌就跌了8天。
若是單看公司的ROE,其實在2024年Q3時,就已經有走出了一個波段新低,但Q4財報公布後,雖然ROE也顯示了股東權益報酬大幅下滑的情況,但我們並不會知道其驅動下滑的因子到底是什麼!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但如果在財報公布後有仔細檢查其杜邦分析的指標,你就會發現台揚的三個指標,幾乎就是最不健康的發展,因為獲利能力大幅衰退為:-129%,雖然營運績效沒什麼變動,但這周轉率的表現其實已經是到谷底:0.09,而公司的財務槓桿卻是不斷往上升:4.87!
這意味著公司每賣出1元的產品就會虧損超過1.2元,且資產並沒有創造出足夠營收,閒置嚴重,加上資本結構很不健康,因為已經無法靠本業支撐營運,而財務槓桿的提高可能是為了要籌措資金,而此舉在公司營運不濟時,可能就會是一個慢性毒藥,如果營運始終沒有好轉,那麼最終公司就可能會被高槓桿的財務負擔拖垮。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不過只觀察這樣還不夠,因為我們還可以更深入的去解析杜邦分析的每個指標細項!
稅後淨利率(獲利能力)
像是在更深入解析公司的獲利能力時,我們還可以留意高淨利率代表著公司有著良好的獲利結構,若ROE的上升來自淨利率的擴張,通常屬於有質量的成長,較為健康。
但因為稅後淨利率容易會有業外因素的干擾,所以我們還要深入的去檢查稅後淨利率的上升是否來自核心本業?以及觀察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是否也有提升,並且配合產業觀察去解析其驅動利潤率上升的因子為何?
總資產周轉率(資產效率)
深入瞭解公司資產周轉率提升的原因,通常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有可能會因為營收的成長速度與資產的成長速度差不多,所以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但若是有,則可以關心公司是否切入到了更高周轉的市場?或是進入到了一個需求擴張的階段?另外也可以去判斷存貨以及應收帳款的周轉是否也有跟著同步改善!
權益乘數(財務槓桿)
合理使用槓桿能放大報酬,但過度使用槓桿則會造成財務壓力,若是ROE的提升主要是來自槓桿的上升,就需要堤防可能是假象的成長,觀察時可搭配負債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指標並且配合損益表的觀察,以判斷負債是否用在本業的擴張,若獲利結構沒改善,權益乘數卻上升,就會需特別小心。
簡單來說,杜邦分析的觀察精隨在於能夠快速地幫助我們解析一家公司的獲利結構與體質,但要真正了解杜邦分析的驅動因子,我們還是要去做更細微的拆解才能夠去全面判斷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