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股在人工智慧(AI)題材帶動下持續上攻,標普500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本週再創歷史新高,但隨著估值攀升過快,部分投資人與國際機構開始警告市場可能出現「修正性泡沫」。
由AI所帶動的樂觀情緒推升多檔科技權值股評價走高,包括輝達(NVDA-US)、微軟(MSFT-US)與甲骨文(ORCL-US) 等企業股價連創新高。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已上漲約15%,那斯達克漲幅達19%,道瓊工業指數也累計上升約10%。
不過,市場的強勢反彈也引發國際貨幣基金(IMF)與摩根大通(JPMorgan) 等機構的警告。IMF 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指出,全球股市估值過高,若出現大幅修正,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衝擊;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則警告,美股在未來六個月至兩年間有出現「明顯修正」的高風險。
然而,也有部分投資機構持不同看法。高盛(Goldman Sachs) 分析師團隊由彼得·奧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領導,在最新投資報告中表示,歷史上泡沫通常源自對顛覆性科技的過度興奮,但本輪漲勢與過往不同,主因是企業基本面實際改善,而非不理性的炒作。該行認為,目前 AI 市場仍由少數大型公司主導,成長動能具有現實支撐。
數據怎麼說?
判斷當前市場是否泡沫,關鍵仍在於股價與基本面之間是否有重大落差。如果企業的獲利真有穩健成長的基本面支撐,股價的回檔往往只是「健康修正」,有助於估值回歸理性、為下一波上漲蓄勢;但若漲勢僅建立在題材想像與資金情緒之上,最終恐難逃「泡沫破裂」的命運。
那麼,最新數據究竟透露出的是理性成長,還是狂熱泡沫的前兆?
截至今天,「七大巨頭」(Magnificent 7)的平均預估本益比約為 57.6 倍;若排除估值極端偏高的 Tesla,平均則降至約 30.4 倍。若進一步聚焦於與 AI 資料中心直接相關的四大雲端服務提供商(CSP)——Microsoft、Amazon、Alphabet、Meta——以及 NVIDIA 等五家公司,其平均預估本益比約為 29 倍。
不過如下圖所示,這五家企業同時也展現了雙位數以上的盈餘增長率,普遍高於過去幾年的水準,反映其在 AI 與雲端運算領域的強勁基本面支撐。
就數據來看,目前市場雖未達泡沫階段,但考慮到產業集中度過高,投資人仍應持續關注資產分散化的重要性。
整體而言,市場對 AI 題材的信心仍強,但在評價偏高、利率走勢未明及地緣風險升溫的背景下,部分分析師提醒,2025 年底前美股可能進入震盪盤整階段,修正過後的股票市場反而比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