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 宣布 9 月將增產逾 50 萬桶/日,市場憂供應過剩,油價連跌三天後,今日(8/5)變化不大。另一方面,美國對俄羅斯石油交易祭出制裁威脅,引發市場對供應中斷的關注。
價格變化
截至8月5日格林威治時間 00:36(台北時間 08:36),布蘭特原油報每桶 68.76 美元,與前一交易日持平;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則小跌 0.03%,至每桶 66.27 美元。前一交易日(8/4),兩者均下跌逾 1%,並創下一週新低。
(圖片來源:【能源行情】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OPEC+ 九月將增產 54.7 萬桶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其盟友(OPEC+)目前供應全球約半數原油。該組織過去數年持續限制產量以支撐油價,今年起則為爭取市佔率,陸續推動加速增產。根據週日(8/3)的最新決議,OPEC+ 將於 9 月額外增產 54.7 萬桶/日。
這項增產行動等同於提前全面回撤該組織先前最大一波減產措施,該減產規模約為 250 萬桶/日,約占全球需求的 2.4%。但分析師指出,實際新增供應可能低於宣布的增產量。
市場觀點與後市觀察
除了供應增加的壓力外,市場亦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對供應造成的潛在衝擊。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威脅,將對購買俄羅斯原油的國家課徵 100% 的二級關稅。根據貿易資料,印度為俄羅斯海運原油的最大買家,今年 1 至 6 月間進口約 175 萬桶/日,年增 1%。此前美國已於 7 月宣布對印度進口產品課徵 25% 關稅。
分析師指出,若印度採購受限,俄羅斯將被迫尋求其他買家,但可選對象相對有限。ANZ 高級商品策略師 Daniel Hynes 表示:「自 2022 年入侵烏克蘭以來,印度已成為克里姆林宮石油的主要買家,任何中斷都將增加俄方的出口挑戰。」
同時,投資人也在觀望美國是否擴大對其他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市場擔憂此類舉措恐拖慢全球經濟增速,進一步抑制燃料需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