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廣明(6188-TW)的子公司達明機器人(4585-TW)預計於9月26日登錄興櫃,正式進軍資本市場。經營機器人品牌Techman的達明,作為台灣協作機器人領域的領頭羊,達明機器人肩負著帶領台灣進軍全球市場的重任。本文將深入分析達明機器人的經營特色、競爭力,並提供相關產業數據,讓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其成長潛力。
搭配「視覺」的機器手臂,搶攻灘頭堡
達明機器人在協作型機器人市場中透過結合視覺與AI技術,成功區別於競爭對手。自2015年推出全球首款搭載視覺系統的協作型機器手臂以來,持續專注於此技術,並且還計劃擴展AI技術應用,實現「腦、眼、手」一體的智慧機器人。達明機器人不僅以技術優勢取得新訂單,還透過與歐姆龍等戰略合作夥伴,成功進入全球市場。2024年預計將有30%的成長,並將推出更高負載的新型機器手臂。
資料來源:[產業報告]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
市場差異化策略
達明機器人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協作型機器手臂廠商,市佔率約10%,與日本的Fanuc發那科(6954-JP)兩者在爭奪市場第二的位置。
協作機器人的最大廠是Universal Robots(優傲),全球市佔率高達40%,這家公司於2015年被TERADYNE泰瑞達(TER-US)收購。
Teradyne, Inc. 是一家全球領先的自動化測試設備和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當初併購Universal Robot就是為了提供客戶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Fanuc其實也是自動化設備大廠,說明了客戶並非單獨採購協作機器人,而是需要完整的解決方案,這是達明早期進入市場的劣勢,
公司也早已意識到這點,所以達明機器人與日本自動化大廠歐姆龍採取策略合作,推動雙品牌策略。
歐姆龍曾貢獻約40%的營收比例。然而,隨著達明機器人自營銷售能力的提升,2024年上半年歐姆龍的營收佔比已降至30%,而達明自有品牌的銷售比例已達到60%,其餘10%銷售給集團母公司廣達的工廠使用。
不過客戶採購方式並不可能改變,預計達明公司在進入資本市場之後(上興櫃),將以擴大產品線、提供解決方案為長期目標。
產品價格定位:高單價
在機器人市場,客戶採用的意願取決於資本支出的金額大小,由於工廠的產線要換就是全部都換,否則就是延後自動化,因此普遍來說客戶在意整體價格。
達明公司表示,如果只考量機器手臂的單價與成本,那麼達明的成本競爭力並不算高,因此這個行業以Universal Robots市占率佔絕對多數。
但公司卻是市場上唯一搭載視覺系統的協作型機器手臂,如果競爭對手也加上這個功能的話,則達明就具有成本競爭力。
比便宜,達明或許不具競爭力,但如果要比CP值,達明則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由於捨棄了殺價取量策略,達明(4585-TW)2024年上半年營收達到新台幣7.66億元,毛利率高達48%。
達明機器人公司還有一個特別之處,相較於整體產業需求偏重於亞太與歐洲,達明的區域營收比重卻很均衡亞歐美洲。
根據研究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統計,亞太地區在2022年佔據了協作機器人市場的59.5%,是全球最大的市場,而中國又是亞太地區的主要市場,佔據了該地區的主要份額。
然而達明的區域營收比重卻很平衡,來自中國比重也僅有21%。這數據證明了公司產品的利基性以及廣泛布局。達的在多個國家設立銷售據點。其產品已進入歐美亞等市場,並在南韓、中國、泰國、日本和荷蘭等地設立銷售據點。
協作機器人:產業前景
隨著自動化與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發展,協作型機器人成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焦點。
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的報告,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在2022年的規模為8.09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4億美元,這段期間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0%。
但是由於這個行業正在快速發展,根據其他產業研究預估,年複合成長率可能更高。根據Statzon和Apollo Research Reports的數據,2022年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7.6億美元,預計至2032年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40.5%,至於最後能有多高,取決於技術的進展與實用性,現在還很難說。
上半年營收7.66億,比去年大幅增長了29%,公司預計,機器人營收今年將有至少三成的成長性,也持續看好未來需求。
從客觀角度來看,少子化與勞動力短缺都是不可逆的趨勢,GDP來自於勞動時數多寡與產出效率,協作機器人的成長性當然也是無法擋的成長趨勢。達明機器人能否成長,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公司的完整解決方案供應力、以及全球通路的佈局。
以達明目前僅15億元台幣左右的年營收規模來看,當前所處的市場規模是7.6億美元,每年成長率以20%至40%計算,這意味著每年市場將新增約1.5億至3億美元,折合台幣達50至100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增量,要實現顯著的增長是相當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