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的消息,哈薩克在週日(10/6)進行的核電廠建設公投,近70%的選民支持該計劃。
此次投票被認為是總統卡西姆-卓瑪特·托卡耶夫政府推動核電作為逐步淘汰煤炭發電計劃的一部分。
核能需求的全球背景
全球暖化在即,許多國家正在尋找降低碳排放的方法,以應對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
隨著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許多國家也將核能視為一種穩定且低碳的能源來源。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到2050年,全球對於低碳能源的需求將大幅上升,其中核能預計將在能源結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哈薩克的能源現狀
哈薩克擁有豐富的鈾礦儲量,是全球最大的鈾生產國之一,這讓它在核能發展上具有一定的優勢。
然而,哈薩克並未具備自主濃縮鈾的能力,這意味著它需要依賴其他國家或企業來提供核燃料。托卡耶夫提出可能會成立一個由全球公司組成的國際財團,並引進最先進的技術來建設核電廠。
且哈薩克擁有豐富的天然氣儲量,但該國的電力供應中有70%以上依賴於煤炭,而這種依賴帶來的碳排放問題已成為政府推動核能的重要理由 。
隨著全球對減少碳排放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指出核電是補充可再生能源供應的一個重要且合理的選擇。
公眾的擔憂與核災難記憶
然而,該計劃也面臨來自歷史的壓力。蘇聯時期的核武試驗和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災難給許多哈薩克人帶來了不信任感。
大規模的核試驗留下了無法居住的土地,並使附近地區的居民飽受健康問題的困擾。這些歷史遺留的問題讓一些人對該國再次涉足核能心存疑慮。
儘管有這些擔憂,哈薩克政府強調核電廠將帶來經濟和就業上的正面影響,特別是在核電廠選址的巴爾喀什湖地區。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核電廠的建設和運營預計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並改善基礎設施。
未來方向:核能還是天然氣?
反對者則指出,該國應考慮以天然氣發電廠替代燃煤發電,這將更為安全並且污染較少。
雖然天然氣仍屬於化石燃料,但與煤炭相比,其碳排放和環境風險更低。此外,天然氣發電技術相對成熟,建設成本和時間也比核電廠更具優勢。
但哈薩克政府強調,核能將在補充可再生能源和穩定電力供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總體來說,核能發展在能源結構轉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天然氣等替代選項仍具有吸引力,這將是未來哈薩克能源政策中的重要議題。